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心法的意思、心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心法的解释

(1).佛教语。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 唐 李华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自 菩提达摩 降及 大照禪师 ,七叶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图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诗。”《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自然神仙一辈,叫做会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诀,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对色法而言,即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种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门传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书经集传>序》:“精一执中, 尧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心法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次,兼具哲学、佛学及现代应用内涵:


一、核心释义:内在法则与修养方法

  1. 根本准则

    指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或核心法则,区别于表面形式。如宋代朱熹《大学章句》提出“心法”为“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强调对内在真理的体悟。

  2. 心性修养

    传统儒学中指通过内省提升道德境界的方法。《礼记·大学》的“正心诚意”即属心法实践,主张以内在修养达成外在德行。


二、佛学引申:禅修核心要义

  1. 禅宗心传

    佛教特指“以心传心”的教义精髓,超越文字直指本心。如《六祖坛经》云:“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强调心法为觉悟之根本途径。

  2. 密宗修持

    在密宗体系中,心法指配合观想、咒语的深层精神修习法门,旨在即身成佛。


三、现代延伸:心智模型与方法论

  1. 思维范式

    当代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思维方式,如“设计心法”“管理心法”,强调方法论背后的底层逻辑。

  2. 技艺精髓

    在武术、艺术等领域指代超越招式的精神要诀,如“书法心法”重在气韵贯通而非笔画形态。


词源演变:

“心法”一词初见于宋代理学对《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阐释(见朱熹《中庸章句序》),后经禅宗发展,逐步泛化为跨领域的核心智慧。

权威参考来源: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敦煌本《六祖坛经》(宗教文化出版社)
  4.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6.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九州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心法”是一个多领域通用的概念,其含义因不同语境而异,主要涵盖以下层面:

一、佛教中的心法

  1. 核心定义:指通过心相印证而非经典文字传授的修行方法,强调以内心修炼达到觉悟。例如,佛教将眼识、耳识等八种感知与意识活动统称为“八识心法”。
  2. 延伸内涵:宋儒将《中庸》视为“孔门传授心法”,认为其传递了儒家修身养性的核心思想。

二、武术与气功中的心法

强调“心神合一”的修炼方式,即通过意念引导气息和动作,提升身体机能与精神力量。例如,传统武术中的内功修炼常以心法为理论基础。

三、心理学与个人成长领域

  1. 内在法则:指个人通过自我反思形成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如自信、冷静等品质,影响其言行和人际交往。
  2. 实践方法:包括正念冥想、积极思考等心理调节策略,帮助应对生活挑战并实现精神提升。

四、现代综合解释

心法可视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核心方法论”,既包含生理与心理规律,也涉及维护身心健康、提升智慧的具体实践。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佛教、武术、心理学等多领域定义,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方向,可参考来源网页的详细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挨倚白蜃百涂薄怯陈谷子烂芝麻雠恨处高临深胆娘打桩點鬢彫毁帝弓地心东崖钝屯恩分呃喔房奴孚尹旁达膏场綉浍贡款姑姊鸿抱荒谬绝伦狐父笳角焦梧桐棘霸孑孑极化狙侩考极馈饍霩清列身礼闱莅修面巾纸冥行抹面磨脐秾丽炮凤烹龙飘舞劈头盖脑铨贡宂僭三微商序霜臯水里纳瓜祀物桃支竹他途投缘唾液腺无恶梧槚缃叶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