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迷途的意思、迷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迷途的解释

[wrong path] 错误的道路;邪路。借指不知如何行事

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晦,指点迷途。——《三国演义》

迷涂知返(涂通“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详细解释

亦作“ 迷涂 ”。1.迷失道路。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唐 郑绍 《游越溪》诗:“访泊随烟火,迷途视斗牛。” 宋 杨万里 《过五里径》诗:“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到前村。”《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2).错误的道路。《南史·贼臣传论》:“虽逢兴运,未改迷涂,志在乱常,自至夷戮。”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惑於事物,陷於迷涂。”如:不分敌我友,会把人们引入迷途。

(3).比喻昏乱的时世。《南齐书·褚渊传》:“奉职数载,同舟无几, 刘领军 峻节霜明,临危不顾,音迹未晞,奄成今古,迷途失偶,慟不及悲。”

(4).佛教语。犹迷律。 清 周亮工 《大兴和尚俗腊时在乌石山》诗:“迷途未度应难老,尊重频添不尽灯。”《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就菩萨前神籤,指示善男信女迷途,法号 藴空 。”参见“ 迷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迷途"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多层意涵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将其核心释义归纳为:①动词性用法,指迷失道路;②名词性用法,比喻错误的人生方向。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着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从构词法分析,"迷"字甲骨文字形作"辵+米",本义为行军失道,《说文解字·辵部》释作"惑也";"途"即道路,二字组合后强化了空间迷失的意象。在《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中,该词条延伸出三个义项:具体道路的迷失、抽象方向的误判、宗教语境中的轮回困境。

该词的哲学意蕴在《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中有系统阐述,特指人类在认识论层面偏离真理的状态,常见于道家"迷途知返"的修身理念。文学创作中,《文学术语词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记录其作为象征手法,多用于表现人物精神困境,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的经典表述。

现代语言应用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19)指出三类常见搭配:与方向词构成"迷途羔羊"等隐喻,与动词搭配形成"误入迷途"等四字格,与量词组合为"一条迷途"等量化表达。这些用法均印证了该词从空间概念向价值判断的语义迁移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迷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í tú,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动词用法:指迷失道路或方向。
    • 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
  2. 名词用法:比喻错误的道路或选择。
    • 例:“误入迷途”“引入迷途”。

二、引申含义

三、相关成语

“迷途”既描述具体的迷失方向,也象征抽象的行为或思想偏差,常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强调从错误中觉醒的积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崩藉昌华楚娥错仪画制攩众稻畴吊鹤顶翎定时钟东闱动销皋壤共韵购书翰草憨獠皓体鹤栅晖光日新火赫虎尾家鸽洊经鉴赏教练员节检金坑金陀锦中书决张狙侩扣问馈携两没啰饭麻酥酥麪市明鲜纳闷拈毫撇抗破击牵红千日酒啓白凄朗拳发劝降嗓嗑石岩爽脆镗镗铜冶屯艰五斗米寤叹详定官闲鸥野鹭蟹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