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reat merit]∶大功业,大功劳
(2) [extraordinary service]∶奖励用语
记大功一次
(1).大功业,大功劳。《书·大诰》:“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自古以来,未有不信其言而能有大功者,亦未有不费少财而能收大利者也。” 周6*恩6*来 《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我们要求立即释放 张 杨 两将军,他们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
(2).奖励用语。如:记大功一次。
(3).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旧时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之丧,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参阅《仪礼·丧服》、《清通典·礼服制》。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功汉语 快速查询。
大功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四层:
一、基本释义 指重大的功勋或功业,多用于形容对国家、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事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显著而伟大的功绩",强调功绩的规模与影响范围。
二、引申义项
三、词源流变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周官》"功崇惟志",东汉郑玄注疏时明确"大功谓安邦定国之业",明清时期词义扩展至礼仪制度领域。
四、文化内涵 在儒家典籍中常与"社稷"形成对应关系,《礼记·中庸》提出"大功受大邑"的赏罚原则,体现古代功勋制度与伦理价值的深度绑定。现代汉语多保留其褒扬性语义特征,常见于表彰性文书及历史评述场景。
关于“大功”的详细解释如下:
“大功”指重大的功绩或功劳,强调成就的显著性和影响力。其核心由“大”(重大)和“功”(功绩)构成,常用于描述对国家、集体或个人有重大贡献的行为。
在古代丧服制度中,“大功”属于五服第三等,服期九月,用于堂兄弟、未婚堂姊妹等亲属的丧礼,以熟麻布为材质,体现宗法等级。现代此用法已淡化。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丧服制度或具体典故,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考据。
安阜柏翎儿北闱操习谗颊楚楚可人春冰慈泪窜投髧鬖烦猥梵言肥润丰屋蔀家夫唱妇随甘心瞑目更何况梗议国尔忘家海濒核能化邓怀土之情皇民建中结局净赢救应举止莱索托澜澳留海邈远秘要目胞拇骈内意啮咬女管家袍仗轻浮晴热秋黄奇希羣蚁趋羶酾尊沙咤利深仇宿怨生蘖奢恣时韵兽樽庶绩随夷逃死停刻铜池头目人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