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mber and classifier] 数词和量词合用时的统称。如“三个人”的“三个”,“一群羊”的“一群”,“来一回”的“一回”。如“一张纸、一页(书)、(去)一次”
数词和量词连用时的并称。如:“三本书”的“三本”、“去一次”的“一次”等。
数量词是汉语中用于表示事物数量或动作次数的词类,通常由数词和量词组合而成,在句子中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特点。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数词+量词组合
如"三本(书)"中的"三本","两次(会议)"中的"两次"。数词表示具体数值,量词规定事物的单位或动作的频次。
单独使用情况
数词可单独出现:"一加一等于二";量词在特定语境中也可单独使用:"这件衣服要买两件"。
名量词
动量词
表示动作次数:次/回/趟(如"跑了两趟")
作定语
"五本书放在桌上"中"五本"修饰名词
作主语/宾语
"两个就够了""喝了三杯"
重叠用法
"朵朵白云"表多数,"一步步走"表渐进
概数表达
用"几""多""余"等:"二十余人""十多天"
序数表达
加"第"构成:"第三次会议"
分数/倍数
"三分之二""增长了三倍"
不可省略原则
汉语中除特殊情况(如成语"九牛一毛"),数词后必须跟量词,区别于英语的"three books"直接加复数形式。
量词搭配规范
不同名词有固定量词搭配:"一匹马"不可说"一个马","一轮明月"不用"个"。
语体差异
书面语常用"位/名"(表尊敬),口语多用"个":"三位专家" vs "两个人"。
数量词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既是语法要求,也是文化习惯的体现。掌握常见量词搭配规律,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数量词是指用来表示数量的词汇,它可以用来计数、衡量或描述事物的多少。在语言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量词的拆分部首是「里」,它有着虚心往里的意思。根据康熙字典的分类,数量词的部首算作一笔。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数量词最早来源于古代人们数数的需求,逐渐演变成表示数量的词汇。它在汉字的形式演化中发扬光大。
繁体字「數量詞」是「数量词」的繁体表达,它在繁体字体系中被广泛使用。
在古代,「数量词」的写法也有所不同。常见的古代写法是「數顱辭」,其中的「顱」是今天「里」的简化字形。
1. 这个班级有30个学生。
2. 我们一条船上有20个人。
3. 他家有两辆汽车。
数量词可以与其他的词组合成新的词汇,例如:
- 数学(数+学)
- 数量(数+量)
- 数字(数+字)
- 数倍(数+倍)
与数量词意义相近的词汇还有数量单位、计数词等。
与数量词相对的是没有数量意义的量词,如「多少」和「几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