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临终。
2.接近危亡。
“垂絶”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古典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字源 “垂”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边远也”,段玉裁注引申为“自上缒下”,蕴含接近终结的意象(《汉语大词典》第2卷,第1435页)。“絶”通“绝”,《说文》训作“断丝也”,本指断绝、终止(《汉语大字典》第6卷,第3642页)。二字组合构成递进式动词短语,表示“将临断绝之际”。
二、文献用例佐证
三、现代释义延伸 在当代语言实践中,该词多用于学术文献或文学创作,特指某种重要事物(如技艺、传统、生态等)处于濒临失传或消亡的临界状态,例如“非遗技艺垂絶”“方言垂絶”等用法(《现代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987页)。
“垂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uí jué,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记载,司马光曾多次拒绝为他人撰写碑志,但在刘原父临终时仍推辞其托付。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河漕·海运》提到,元顺帝时期因漕运中断,依赖张士诚的海运才得以延续燕京(今北京)濒临断绝的命脉。
“垂絶”兼具“临终”与“危亡”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核心在于表达一种接近终结的临界状态,既可用于具体生命体,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阿蒙拔锅卷席白金汉宫巴蜀变生肘腋亳王博闻强识部人程校船帆赐劳粗枝大叶颠夭讹阙耳针反葬飞殿佛戾梗调光烂鹤烟换过火上弄冰驾车解拆惊沙金鲗九原丈人祭灶均工夫开淑刊书款启裂理六尺之托龙阳恨楼罗历乱根马蹄攀翻贫寒秋扇全帖雀李仁决生父十辈士家什一书包数数锁骨太室阙檀板饕虐讨袭颓伤外秀王茧五云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