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密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赵普 ﹞曰:‘ 晋王 素有德望,众所钦服,官家万年千载后,合是 晋王 继统。’仍上一札子论之。 昭宪 密缄题署,藏之於宫内。”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国本之説,歷代所重,自 理 密 亲王之废, 世宗 创为密缄之法。”按,《清史稿·世宗纪》:“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储一事,理宜夙定……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
“密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变法通议》等文献。
密缄是指密封文书或信件,使其不易被他人看到或打开。它起源于古代的文书管理制度,用于保护重要文件的安全。
密缄的部首是缶(fǒu)和缶(fǒu),总共有15个笔画。
密缄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马》中的记载。当时,国家重要的文件会被密封起来,以保护其机密性。
密缄的繁体字为密箋。
古代汉字的写法经过演变,密缄在古时候的写法略有不同。一种常见的古汉字写法为“密箋”,这个写法流行于唐朝至明清时期。
1. 我将重要的文件都用密缄密封起来。
2. 昔日的密缄,今日的公开。
密切、密集、缄默、缄口、封缄、密封。
封存、封条、封印、封闭
公开、解封、启封、揭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