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杪忽 ”。
“杪曶”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中推测:
拆分释义
组合词义 二字组合后,字面可理解为“极细微的末端”,常代指极其短暂的时间或极微小的计量单位。例如:
使用背景 该词属于古汉语专业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仅存于部分典籍或学术讨论中。若需精确解读,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并参考《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书查证字形演变。
《杪曶》(mǎo hū)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尽头”。它源自《庄子·西楼》:“骊山北之尽头,有大泽焉,称曰东海。”意为骊山北方的尽头,有一个大泽,被称为东海。
《杪曶》的部首是木(mù),共有11个笔画。
《杪曶》在古代写法中为“杪”,为表意字,代表极高的位置。而“曶”可以表示一种用木材筑成的奢华华宅。
古代的《杪曶》分别由“木”和“曶”组成。其中,“木”代表这个词的意义和概念,而“曶”则表示形容词,用以修饰“杪”。
他来到了大山的杪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辽阔。
组词:“杪末”(mǎo mò)表示尽头、末端。
近义词:“尽头”、“终点”
反义词:“开端”、“起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