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truct sb.in person;tell sb.in person] 当面给予训示或下达命令
请天子登五凤楼,召百官面谕讨贼。——《三国演义》
(1).当面训示。《旧唐书·张濬传》:“既宣詔,军士按兵默然, 濬 并召将佐集於鞠场面諭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吕好问 为右丞,特赐金带。 高宗 面諭曰:‘此带朕自视上方工为之。’盖特恩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一切罪状,均经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面諭,议政王军机大臣逐条开列。”
(2).古代的一种公文程式。《宋史·神宗纪二》:“乙卯,詔:‘诸传宣、内批、面諭,事无法守,并从中书、枢密覆奏。’”
“面谕”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的直接指示或训诫。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谕”的演变或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周礼》等文献。
面谕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面见并训谕,给予某人训示或教诲。通常用来指通过正式的面对面方式传达信息、命令或者指示。
面谕的部首是面(miàn)和讠(yán)。面是指面部,讠代表话语。面的拼音是miàn,讠的拼音是yán。面谕总共包含12个笔画。
面谕的形声字典中没有记录其来源和繁体字。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面谕并没有被收录为简化字,因此在繁体字中仍然使用面谕这个形式。
在古时候,面谕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差异,因为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然而,根据现有的记录,面谕的古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1. 国王亲自面谕将领,传达了重要的战斗策略。
2. 老师面谕学生们,要按时完成作业。
面貌、面对、面容、谕令、谕旨
命令、训示、指示、通告、告示
接见、听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