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麪粉的意思、麪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麪粉的解释

亦作“麵粉”。小麦磨成的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八:“大米是南方的主食品,而面粉是北方的主食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麪粉(简体作“面粉”)指由小麦等谷物经碾磨加工而成的粉末状食材,是制作面食的主要原料。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用法及相关知识:


一、基本释义与词性

  1. 名词
    • 释义:小麦或其他谷物脱壳后碾磨成的粉状物质。
    • 例句:

      “北方人以麪粉制馒头、面条为日常主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词源:

      “麪”为“面”的异体字,本义指谷物粉末;“粉”强调细碎质地。两字组合后固定指代加工后的粮食粉末。


二、历史字形演变

“麪”在《说文解字》中未单独收录,但“麥”部有“䴲”字,释义为“麦末也”,即麦粉(来源:《说文解字注》)。宋代《集韵》明确记载:“麪,麦屑也。” 现代简化字推行后,“麪”统一写作“面”。


三、分类与用途

根据小麦品种及加工精度,面粉可分为:

  1. 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高(≥12.5%),适合制作面包、饺子皮。
  2. 中筋面粉:通用型(蛋白质9%-12%),用于馒头、面条等。
  3. 低筋面粉:蛋白质低(≤8.5%),适宜蛋糕、饼干。

    (分类标准参考:中国国家标准《GB/T 1355-2021 小麦粉》)


四、权威文献引用

  1. 《现代汉语词典》:

    “面粉:小麦磨成的粉。”

    商务印书馆官网释义

  2. 《汉语大词典》:

    “麪粉:亦作‘面粉’。小麦磨成的粉状物。”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卷12,页987)

  3.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作饼法:用麪粉调和,揉搓成团……”

    (现存最早记载面粉加工技艺的农书)


五、相关文化意象

面粉在汉语中衍生出文化隐喻:


六、科学视角的补充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表明,面粉的加工精度(如出粉率)直接影响营养成分保留:全麦粉保留麸皮与胚芽,膳食纤维含量高于精制面粉(来源:《中国粮油学报》2023年第4期)。


麪粉既是基础食材,亦是文化载体。其释义涵盖物质形态、加工工艺及语言演变,权威典籍与科学标准共同构建了该词的完整语义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麪粉”是“麵粉”的异体写法,二者实为同一个词,均指小麦磨成的粉末状食材,主要用于制作面食。现代汉语中,大陆地区多写作“面粉”,而台湾地区保留繁体字形“麵粉”。

具体释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由小麦经清理、润麦、研磨等工序加工成的白色或浅黄色粉末,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麸质)。根据蛋白质含量可分为高筋、中筋、低筋面粉,对应不同面食需求(如面包需高筋,蛋糕需低筋)。

  2. 历史演变
    “麪”与“麵”在古籍中通用,如《说文解字》将“麪”释为“麦末”,即麦子磨成的细粉。简化字推行后,“麵”统一简化为“面”,故现代标准写法为“面粉”。

  3. 常见误区分
    需注意与“淀粉”区别:淀粉是从玉米、马铃薯等提取的纯碳水化合物,而面粉含蛋白质且需经过熟制(如蒸煮、烘焙)才能食用。

若需了解面粉的具体生产工艺或营养成分,建议通过专业食品百科进一步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

备录贝阙兵工薜衣不寻俗材秀惭悚唱晓踸踔促景厝手大奸大空盗嫂受金雕困雕云斗称督眎分破槁腐个位狗咬狗过爱横命红窗睡昒黑回星金洋赍志屦企来觐镣靠镣鎌沦散满招损,谦受益宁为鷄口,毋为牛后耙耧巧取豪夺气焊清宫除道棋术起土企效羣行瑞雪兆丰年桑葚三姜三千珠履神奸市井子松竹踏塘车听许退青外傅贤称象龚篠簜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