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鼻箫的意思、鼻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鼻箫的解释

即鼻笛。 徐珂 《清稗类钞·音乐·鼻箫》:“ 臺湾 番人截竹为管,窍四孔,长可尺二寸,通小孔於竹节之首,按於鼻,横吹之,高下清浊,悉中节度,盖亦可謚为洞簫也。”《中篇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他听见了呜呜鼻箫……主旋律,多么恬美如歌,充满华彩。”参见“ 鼻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鼻箫是中国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吹奏乐器,指用鼻孔吹奏的箫类乐器,主要流传于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如排湾人、鲁凯人)聚居地区。其名称由演奏方式(鼻)与乐器形制(箫)结合而成,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定义与形制特征

鼻箫通常由竹管制成,长度约60-70厘米,管身开有3-5个音孔。其核心特点在于演奏时需将吹口斜置于一侧鼻孔,通过鼻腔送气发声,音色低沉柔和,如泣如诉。黎族称其为“虽劳”(suǐ láo),高山族则称“帕努欧皓”(pano'oh)或“拉里各森”(lalingedan),均体现了鼻吹乐器的文化属性。

二、文化内涵与用途

  1. 黎族爱情媒介

    在海南黎族社会,鼻箫是青年男女传情的重要工具。男子常在夜晚吹奏鼻箫向心仪女子表达爱意,曲调婉转含蓄,成为独特的“夜箫”文化现象。

    来源:《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黎族传统文化》

  2. 高山族祭祀与叙事

    台湾高山族将鼻箫用于祭典仪式或讲述族群历史,排湾人更视其为贵族阶层的专属乐器,象征身份地位。

    来源:《台湾原住民乐器志》(台湾传统艺术中心)

三、演奏技艺与传承现状

鼻箫演奏需掌握特殊的呼吸技巧:演奏者单侧鼻孔送气,另一侧鼻孔需用手指按住以控制气流,难度较高。因制作工艺复杂且传承群体萎缩,鼻箫已被列入海南省和台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例如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专项保护计划。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海南黎族传统音乐保护实践报告》

学术参考文献

  1.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2. 吕钰秀《台湾音乐史》
  3. 海南省民族学会《黎族乐器图鉴》

(注:因古籍及学术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名称替代,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鼻箫是一种用鼻孔吹奏的传统边棱气鸣乐器,主要流行于中国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地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别称

鼻箫又称鼻笛,黎语称“虽劳”“屯卡”“圆哈”,台湾高山族称“帕努欧欧”。其名称源于独特的演奏方式——通过鼻腔送气发声。

2.地区分布

3.结构与制作

4.演奏方式

演奏时,将吹孔贴近一侧鼻孔,通过调节鼻腔气流和手指按孔控制音高与旋律,音色清幽柔和。

5.文化意义

鼻箫在黎族传统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常与黎歌对唱、打竹舞等结合,展现原住民文化特色。其制作与演奏技艺也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演奏差异或制作工艺,可查阅、3、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埃米尔白发千丈半上日昼版尹避处不瞬常川长蔬长恸春襟鉏櫌从母昆弟村居大创待人登留底禄定实豆剖瓜分法不传六耳泛涨飞蝗冯嬺当熊风头浮轻狗头军师股份公司孩子豪气鸿信喉炎踝子骨华月简径积累酒馆郡门枯莲老身长子蒙茂绵幂内谒者秦家楼曲线板赏银沙饧神驰生热衰谬四目天瓢体亮瓦缸万丈高楼从地起文荫香稻小家相晓镜下坡不赶,次后难逢熙来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