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后因以“纶言”为帝王诏令的代称。《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纶言一降,庶政毕行。” 宋 秦观 《正仲左丞生日》诗:“史笔开凡例,纶言正纬经。”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那时节封你做食禄千钟、封侯万户的功人功象,须记喒纶言非誑。”
“纶言”是古代汉语中对帝王诏令的尊称,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词源与出处
该词源自《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郑玄注解称,帝王的话语从口中说出时如细丝般细微,但传播后影响力逐渐扩大,如同丝线变为粗绳(纶),再变为大绳索(綍)。这一比喻成为“纶言”代指帝王诏令的源头。
引申含义
因《礼记》的阐释,“纶言”被引申为帝王诏令的专称,强调其权威性和传播后的广泛效力。例如《晋书》提到“纶言”用于朝廷尊儒劝学的政令,柳宗元在贺表中称“纶言一降,庶政毕行”,均体现其作为国家政令的核心地位。
文学与历史用例
“纶言”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承载了古代王权话语体系的象征意义,常见于史书、奏章及文学作品中,用以突显帝王诏令的庄严与影响力。
1.该词是一个名词词组,意为真诚的话语、诚恳的言辞。
2.该词的拆分部首为纟(纤维部首)+言(讠)。纟表示与纤维有关,讠表示与言语有关。
3.该词的笔画数为6个。纟部为3画,言部为2画,共计6画。
4.《纶言》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a.出自《诗经·魏风·硕人》:纶言被褐,言不信诡。
b.出自南朝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需竹以书,纶言以记。
5.在繁体字中,仍然保持为「纶言」。
6.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通常在部首上有所变化,但《纶言》一词的基本形态没有变化。
7.例句:
a.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纶言,让人无法不相信。
b.纶言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
c.这封信是我用纶言写的,表达了我对你的无尽思念。
8.与《纶言》相关的组词有:纶情、纶缪、纶巧、纶扇等。
9.与《纶言》近义词有:真言、真诚之言、忠言耿耿、实话等。
10.与《纶言》反义词有:虚假之言、假话、欺骗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