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纶言的意思、纶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纶言的解释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后因以“纶言”为帝王诏令的代称。《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纶言一降,庶政毕行。” 宋 秦观 《正仲左丞生日》诗:“史笔开凡例,纶言正纬经。”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那时节封你做食禄千钟、封侯万户的功人功象,须记喒纶言非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纶言"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帝王的诏令或谕旨。该词由"纶"与"言"两个语素构成:"纶"本义为青丝绶带,《礼记·缁衣》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比喻帝王言语的庄严性;"言"则直指言语表述。二者结合后形成复合词,特指经过官方文书程序颁布的君主敕令。

在古典文献中,"纶言"的使用具有三个典型特征:

  1. 权威性:专指经过中书省等官方机构拟定的诏书,《旧唐书·职官志》记载"中书令掌纶诰之职",说明其文书制度的严肃性。
  2. 文体特征:多采用骈文形式书写,《文心雕龙·诏策》称"皇帝御宇,其言也神。渊嘿黼扆,而响盈四表,唯诏策乎",强调其特定的文体规范。
  3. 历史流变:宋代以后逐渐与"圣旨""上谕"等词产生语用分化,《宋史·礼志》中已明确区分日常谕令与正式纶言的应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纶言"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存在于典籍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历史词",建议在当代文书写作中改用"政令""法令"等现代术语。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词典》网络版收录该词条时,特别指出其语用范围应限定在历史文献解读场景。

(参考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学术数据库、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词典》电子版、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数字化工程)

网络扩展解释

“纶言”是古代汉语中对帝王诏令的尊称,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源自《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郑玄注解称,帝王的话语从口中说出时如细丝般细微,但传播后影响力逐渐扩大,如同丝线变为粗绳(纶),再变为大绳索(綍)。这一比喻成为“纶言”代指帝王诏令的源头。

  2. 引申含义
    因《礼记》的阐释,“纶言”被引申为帝王诏令的专称,强调其权威性和传播后的广泛效力。例如《晋书》提到“纶言”用于朝廷尊儒劝学的政令,柳宗元在贺表中称“纶言一降,庶政毕行”,均体现其作为国家政令的核心地位。

  3. 文学与历史用例

    • 宋代秦观在诗中用“纶言正纬经”形容诏令对经典的规范作用;
    • 清代李渔的戏剧《风筝误》以“纶言非诳”强调帝王之言的不可违抗性。

“纶言”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承载了古代王权话语体系的象征意义,常见于史书、奏章及文学作品中,用以突显帝王诏令的庄严与影响力。

别人正在浏览...

白鸡之梦必要产品餐啄扯闲篇创撰词汇从物荡覆倒动彫残叠印鹅鸭行放从燔骨風旛粉骷髅钢七郎当贯索谷犬鼓舞海井鹤真贿营建弼江客基数积习成俗口过炼油狸膏灵子陆营毛人麪糊盆明若观火末疾秣蹇喷涌破米糟糠扑褫钱心乔声颡气球带齐云观宂僭山众石峦送达搜搅随流诉屈祧祊铜筋铁骨勿罔像胎象鞋铣铁小倦系颈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