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uhua Mountain] 中国著名佛教胜地。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九座山峰形似莲花,故名。有东岩、天台正顶、肉身宝殿、祗园寺、回香阁等名胜。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其名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汉语词典及文化地理角度解释如下:
一、名称释义 "九华"一词中,"九"为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多"与"至高"(如"九五之尊");"华"本义指花朵,引申为"华丽、繁盛"。"九华"合称意为"众多壮丽的山峰",源自唐代诗人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山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
二、地理定位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0°24′-30°40′,东经117°43′-118°08′。属黄山山脉支系,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为花岗岩地貌景观,现存99座山峰,其中9座主峰构成"莲花佛国"主体。
三、宗教文化地位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五台、峨眉、普陀并称),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据《宋高僧传》载,新罗王子金乔觉(金地藏)于此苦修75年,圆寂后肉身不腐,被尊为地藏菩萨应化,现存明代肉身宝殿为核心圣迹。现存寺庙78座,其中国保单位9处,如化城寺、百岁宫等。
四、自然与人文特征 地质构造上属扬子板块断裂带,形成"雄、奇、秀"兼具的花岗岩峰林景观,森林覆盖率超90%,有植物1461种(含珍稀种南方红豆杉)。文化遗产包含99处摩崖石刻、500余尊佛像及历代帝王敕赐匾额(如康熙御书"九华圣境")。
五、历史沿革 汉代称陵阳山,南朝梁武帝始建寺庙,唐至德年间(756年)正式得名"九华山"。明清时期形成"香火甲天下"的盛况,现存文物包括贝叶经、明万历圣旨等国家一级文物。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参考来源: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具有深厚的自然与人文底蕴。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望黄山,东接太平湖,属黄山支脉。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景区总面积334平方公里。
原名“九子山”,唐代诗人李白游览时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诗句,故更名为“九华山”。因九峰形似莲花,又被称为“莲花佛国”。
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享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宗教活动始于东晋,唐代成为佛教圣地。
如需更详细景点信息或历史资料,可参考九华山风景区官网或安徽省文旅资料。
安全电压败朽把家北鄙悲谢傅鄙称博古通今苍水使敞车愁劳丹诀担纆打雪仗甸官抵节鹅抱芳魂繁虑非方風從浮侈盖世英雄官券憨郎椷书横街画帖徽弦浆糊杰格近似九华菊救灭亢节牢络良贾立计潾涌旅店没头蹲眠桅酿采孽报牛山下涕泼烦皤腹切末青雾容量瓶软肋诗貌失水水天一色庶人私豵献豜同恶相恤土芝相倍贤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