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上唇居中皆有纵向缺裂,人之上唇纵裂者因称“兔缺”。《晋书·魏咏之传》:“﹝ 咏之 ﹞生而兔缺。”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 永乐 中兵部言,幼官袭职者有兔缺,例不当袭。”
“兔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定义
指一种先天性唇部畸形,因患者上唇中间有纵向裂口,形似兔子的唇部特征而得名。现代医学称为“唇裂”或“兔唇”,属于出生缺陷的一种。
历史文献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魏咏之传》中“生而兔缺”的描述,明代《典故纪闻》也提到官员因“兔缺”不得袭职的案例,说明古代对此类畸形已有明确认知,并可能影响社会身份。
别称与医学处理
又称“缺唇”,古代医书《诸病源候论》将其归类为先天病证。传统治疗需通过手术修复,现代医学则采用更精细的整形外科技术。
引申用法
部分文献(如《古诗十九首》)中,“兔缺”也借指月缺现象,因传说月中有玉兔,故以“兔缺”隐喻月相变化。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注:现代语境下,“兔缺”多用于医学领域,建议使用“唇裂”等规范术语。若涉及先天疾病相关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兔缺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兔子的缺陷或缺点。
兔缺的部首是“⺇”(兔字的部首),笔画数为8画。
兔缺来源于兔头缺耳的形象,也可比喻人物的缺点或短处。
繁体字为「兔缺」。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存在多种变体,兔缺的古字有些不同,但仍保留相同的意义。例如「兔闕」、「兔斪」。
1. 他虽然很聪明,但是兔缺也是不可避免的。
2. 这个人有些兔缺,需要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
兔缺没有明确的相关词组,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搭配。
近义词有兔子的缺点、兔子的不足等。
反义词为兔子的优点、兔子的长处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