俵散的意思、俵散的详细解释
俵散的解释
(1).散发,分发。《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百姓合散蚕盐,每年祇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纳钱。” 宋 欧阳修 《青州言青苗钱第一札子》:“臣伏见朝廷新制俵散青苗钱以来,中外之议,皆称不便,多乞寝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 郭孝成 《江苏光复纪事》第一节:“即将局内洋枪,以次俵散於各军人。”
(2).抒发。 元 乔吉 《水仙子·赠柔卿王氏》曲:“眼角头传芳事,樽前席上歌艷词,俵散相思。”
词语分解
- 俵的解释 俵 à 方言,把东西分给人:俵分(按份儿或按人分发)。俵散。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散的解释 散 à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闷(坣 )。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集聚 散 ǎ 没有约束,
网络扩展解释
“俵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分发、散发(核心义项)
- 指按份或按人分配物品,常见于官方物资发放或集体分配场景。如《旧五代史》记载蚕盐“俵散”后需纳税,欧阳修提及朝廷“俵散青苗钱”政策。
- 现代方言中仍保留此用法,如分粮、分钱时称“俵散”。
-
抒发(引申义)
- 在部分语境中可表达情感或思想的表露,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二、典型引证
- 《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施法后,“俵散”梨子给围观者,实为主人公自己的梨被分光。
- 《江苏光复纪事》:革命军将枪支“俵散”给士兵,体现战时物资分配。
- 字源角度:“俵”本义为分发,与“表”(表彰)通假,衍生出显扬之意。
三、扩展用法
- 俵子:指发放给僧道的斋饭凭证(如所述)。
- 俵施:佛教用语,指向信众分发施舍物资。
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或《辞源》查阅更详尽的古代用例。部分现代方言区(如山东、江苏北部)仍在使用该词的分发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俵散(biāo sàn)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俵(biāo)是一个名词,意思是一种装米、面等食物的竹篮。散(sàn)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分散或散开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把东西散开放在竹篮里。
拆分部首和笔画:
- 俵:由"亻"(人偏旁)和"表"(音符部首)组成,总共有7个笔画。
- 散:由"⺅"(丨偏旁)和"帚"(音符部首)组成,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俵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当时人们会把粮食、面粉等装在竹篮里,然后将其散开来放置或运输。
繁体:
俵散在繁体中的写法为「俵散」。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俵散可以写成「鏥散」或「鏥散」。
例句:
1. 他将米粒俵散地放在竹篮里。
2. 风吹得树上的花瓣仿佛在俵散。
组词:
俵散没有常见的相关词语来组合成新词。
近义词:
俵散的近义词可以是扩散、分散或散开。
反义词:
俵散的反义词可以是集聚、聚拢或集中。
别人正在浏览...
编列宾朋鄙谈步舆馋虫蟾妃黜谪从道簇蝶打呃达敬道疏顿咽发糕风裳伏龙观高层公理鼓半回塘回嘴湔衣脚头妻吉贝裘籍稾紧接着酒盆揪撇峻健燎熏里邻临笔另当别论流眄霉气星面叙邈古目不忍视女童被褐怀宝迁加卿大夫企图骑坐拳头产品驱风诎身曲线运动忍俊不住收功输庸伺诈松瘫特赐跳台焞燿土戏稳疾先策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