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学的意思、进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学的解释

(1) [enter college]∶明清两代指童生考取生员,进入府、县学读书

(2) [progress]∶使学业上有进步

详细解释

(1).使学业有进步。《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贫阨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2).科举时,童生应岁试,录取入府县学肄业,称进学。进学的童生称秀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二》:“其新进学秀才乘轿,则自 隆庆 四年始也。”《红楼梦》第二回:“﹝ 贾珠 ﹞十四岁进学。” 鲁迅 《呐喊·孔乙己》:“听人家背地里谈论, 孔乙己 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学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演变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科举制度下的选拔概念

    在明清科举体系中,"进学"指童生通过院试考取生员资格(俗称秀才),进入府、州、县学读书。此过程标志着士人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进学回家"即指此阶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清制规定"童生经岁、科两试,列一等者方准进学"[来源:中华书局《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2. 现代汉语的学业提升义

    当代语境中,"进学"引申为学业进步或升学深造,如"进学考试""进学指导"等用法。教育部《义务教育常用词表》将其定义为"通过考核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的过程"[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3. 古籍中的引申用法

    《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句,历代注疏家多将"功倍"解作"进学之效"[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韩愈《进学解》更以对话体阐发"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治学理念,使该词衍生出道德修养层面的内涵。

该词在构词法上属动宾结构,"进"取"晋升、提升"义,"学"指学业或学宫,整体构成完成性动词。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公文写作中已较少使用该词的科举本义,但在历史文献解读、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仍具有专业术语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进学”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核心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科举制度中的特定含义

  1. 考取生员(秀才)
    明清时期,童生通过院试(即岁试)被录取为生员,进入府、县学读书的过程称为“进学”。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新进学的梅三相”即指刚考中秀才的人。这一过程标志着从普通读书人晋升为官方认可的“秀才”身份。

  2. 相关制度背景
    进学后,秀才可进一步参加乡试考举人,未通过者需定期参加学政主持的考核以保持资格。


二、广义的学业进步

  1. 学问提升
    源自《礼记·学记》中“进学之道”,指通过有效学习使知识增长、能力提升。例如韩愈《进学解》以师生问答形式,强调治学态度与方法。

  2. 现代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将“进学”引申为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多见于非学术性解释。


三、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鳌里夺尊霸官半臂背子悲黄犬不吃劲部曲不识时不造曹操场屋超短裙辞致从师大宠丹旂儿女之情粉蝶儿福征贵宝好书黑发合境横渡鹤軿后院麾军火成岩祸结兵连纪纲人论金祇极天蟠地季相极游聚餐撅头刊章客里空老根擂砖辽廓鹿弁鲁智深撵出千金一掷岨崄书疏食祭燧石邃旨泝遡陶远铁砂桶裙委叶戊己校尉五色棒无垠巷口楔形攻势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