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赋贡的意思、赋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赋贡的解释

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五曰赋贡以驭其用。” 郑玄 注:“赋,口率出泉也。贡,功也,九职之功所税也。”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干宝 曰:“赋,上之所求於下;贡,下之所纳於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赋贡是古代中国财政制度中的重要概念,由“赋”和“贡”两个核心含义组成,特指国家向臣民征收的财物与劳役,以及地方向中央进献的土特产或珍宝。其具体释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赋税与贡品的合称

    “赋”原指按田亩或人口征收的实物税(如粮食、布匹),后扩展为广义税收;“贡”则指诸侯或地方政权向中央进献的特定物品(如珍产、手工业品)。二者共同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以九贡致邦国之用。”

    《汉语大词典》释义:“赋税与贡物。”

  2. 劳役征发的范畴

    除实物外,“赋”亦包含力役(如兵役、徭役)。《汉书·食货志》载:“赋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表明赋贡体系涵盖人力征调。

二、历史演变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赋贡”一词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指代古代财政制度。其概念与“租庸调”“厘金”等并列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关键对象。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第2版)
  3. 《周礼注疏》(郑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点校本)
  4. 《中国财政通史》(陈明光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

网络扩展解释

“赋贡”是中国古代与税收相关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指赋税的总称,包含「赋」与「贡」两种形式:

二、制度溯源

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作为治理都鄙的“八则”之一,通过赋贡调节国家财政收支(“以驭其用”)。晋代干宝进一步区分:赋是“上求于下”,贡是“下纳于上”。

三、延伸含义

在历史语境中,赋贡也象征地方对中央的臣属关系。如诸侯国向天子进献贡品,既体现经济义务,也具政治象征意义。

四、与现代税收的差异

赋贡具有明显等级性与强制性,不同于现代平等纳税制度。其征收方式(实物/货币)和用途(如祭祀、皇室开支)均服务于古代政权运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赋税体系,可参考《周礼》原文或汉代经学家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抱璧包举宇内宝瓶摈士岑翳晨提夕命尺骨赤旗词林稻人低颡繁夥繁祉风尘之变辅币该遍根缉贵姓古砖汉国和燠回肠寸断回容记不真桀敖不驯寖成精魅经信可知道旷场枯瘦掠子灵蛇髻柳郭龙华三会马电马料豆拿斗苨苨牌头滂溢缱绻司谦弱衾裯妾苒荏容栉山磴删定官适来死地条段提拔题説童羖頽气谓予不信无漏果小千世界小嫌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