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贡的意思、赋贡的详细解释
赋贡的解释
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五曰赋贡以驭其用。” 郑玄 注:“赋,口率出泉也。贡,功也,九职之功所税也。”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干宝 曰:“赋,上之所求於下;贡,下之所纳於上。”
词语分解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 贡的解释 贡 (貢) ò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贡。纳贡。贡献。贡品。贡赋。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贡举。 姓。 笔画数:; 部首:贝;
网络扩展解释
“赋贡”是中国古代与税收相关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指赋税的总称,包含「赋」与「贡」两种形式:
- 赋:按人口征收的货币税(郑玄注“口率出泉”),具有强制性,体现统治者对民众的索取。
- 贡:根据职业或属地贡献的实物税(如粮食、特产等),源自九职(不同职业群体)的劳作成果,带有臣服与敬献性质。
二、制度溯源
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作为治理都鄙的“八则”之一,通过赋贡调节国家财政收支(“以驭其用”)。晋代干宝进一步区分:赋是“上求于下”,贡是“下纳于上”。
三、延伸含义
在历史语境中,赋贡也象征地方对中央的臣属关系。如诸侯国向天子进献贡品,既体现经济义务,也具政治象征意义。
四、与现代税收的差异
赋贡具有明显等级性与强制性,不同于现代平等纳税制度。其征收方式(实物/货币)和用途(如祭祀、皇室开支)均服务于古代政权运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赋税体系,可参考《周礼》原文或汉代经学家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赋贡(fù gòng)是一个汉字词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赋”和“贡”。
1. 赋(fù):部首为贝,总笔画数为8。赋,意为按规定标准要求写作。例句:他受到了老师的嘉奖,因为他的作文赋得十分出色。
2. 贡(gòng):部首为贝,总笔画数为8。贡,意为奉献或进贡。例句:这个小国家每年向大国贡献一定的物资。
来源:赋贡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皇帝统治时期。当时,各地的贵族或人民要向朝廷进贡特产或贡品,以示忠诚或交换物资。赋贡的概念从此形成,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和经济制度。
繁体:赋贡的繁体写法和简体写法相同,没有特殊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赋贡的意思和用法基本没有变化。
组词:赋职、赋诗、贡献、贡品。
近义词:献艺、进贡、献上。
反义词:索取、收取、抗拒。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能帮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很愿意继续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