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敬授民时的意思、敬授民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敬授民时的解释

见“ 敬授人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敬授民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农耕文化的重要概念,源自《尚书·尧典》。其核心含义为君主或统治者恭敬地将天文历法知识传授给民众,以指导农事生产,体现“顺天应时”的治理理念。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字义 “敬”指恭敬、慎重,强调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授”即传授、颁布,体现权威性与指导性;“民”指百姓,侧重农业生产的主体;“时”既指季节时令,也包含历法制度。《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表明该词最初与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直接相关。

二、历史实践与文化内涵 自夏商周三代起,“敬授民时”通过《夏小正》《礼记·月令》等典籍系统化,形成“月令体系”。统治者每年颁布《时宪书》,指导播种、收割等农事活动,如《汉书·律历志》载:“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这种制度将天文、政令与农耕结合,强化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三、思想价值与延伸意义 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管子·牧民》称“不务天时则财不生”,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对民生的重要性。唐代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注解:“节气早晚,敬记天时以授人”,进一步将“敬授民时”引申为统治者对民生福祉的责任意识,成为德政的象征。

网络扩展解释

“敬授民时”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解释

  1. 字面分解:

    • 敬:尊重、重视;
    • 授:授予、颁布;
    • 民时:百姓的农时、节气。
      整体意为“郑重地将历法授予民众”,体现古代农业社会对时间的重视。
  2. 历史背景:
    该词源自《尚书·尧典》记载的“敬授人时”,后《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古代帝王通过颁布历法(如《夏小正》),指导百姓春耕秋收,确保农业有序进行。

  3. 引申意义:
    现代可理解为“尊重自然规律,合理规划时间”,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三、相关文献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讨论中,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尚书》《史记》等典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竿子打不着暴急本支百世镳局鼻腔逼晩鄙狭吃劲床簟出王翠珰搭扣东壁东兵东郭丰佐分朋引类分片包乾辅送关门状瓜润骨都都诡辩术海棠果滑辣环环餬刷节献禁脔婿剧烦局节揆衡烂襟襟料数流敝隆古鸣鸦末旗鸟迹虫丝披堆萍浏醴起义切惟亲遇取诸宫中日下如梦初觉涩剌剌绍承折色蛇豕痛涤前非土元挽毂忘先魏瓠微灭畏讋乌涂无微不至无征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