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抚征的意思、抚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抚征的解释

(1).安抚和征伐。《左传·昭公十五年》:“ 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地,抚征东夏。” 孔颖达 疏:“服者抚之,叛者征之。”

(2).亦作“ 抚正 ”。犹安定。《国语·楚语上》:“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 韦昭 注:“抚,安也。征,正也。”《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抚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安抚与征讨并行的策略实现区域治理。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该词包含两层内涵:

一、语义解析 "抚"指安抚、抚慰,《说文解字》释为"安也";"征"意为武力讨伐,《尔雅》注"征,正也"。二字组合形成"以德安民,以武正乱"的治理模式,常见于古代边疆政策。战国策·秦策》记载"抚征夏州",即通过军事威慑与怀柔政策并施控制夏地。

二、历史应用 该策略在历代王朝治理中多有实践:

  1. 汉代对匈奴实施"战抚交替"政策,通过和亲与军事打击交替运用
  2. 唐代在安西都护府推行"羁縻制度",既保留当地首领权力又驻军震慑
  3. 明代九边防御体系,结合互市贸易与长城驻防的复合策略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抚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释义(主要见于现代词典解释):

  1. 基本含义:指用柔言辞和态度安抚、劝解他人的怒气或不满情绪。
  2. 使用场景:适用于调解人际冲突,如家庭、职场或学校中的劝和场景。
  3. 起源:出自《战国策·秦策一》中的典故,强调以温和方式化解矛盾。

二、作为历史/政治术语的释义(源自古代文献及权威词典):

  1. 安抚与征伐并行的策略:
    • 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五年》:“抚征东夏”,孔颖达注“服者抚之,叛者征之”,体现古代统治者对顺服者安抚、对叛逆者征讨的双重手段。
  2. 安定治理的含义:
    • 在《国语·楚语上》中,“抚征南海”的“征”通“正”,韦昭注解为“抚,安也;征,正也”,即通过治理实现地区安定。
    • 后汉书亦沿用此义,如“抚正南海”指安定边疆。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黯晦消沉班姬辞辇陈白趁衙触禁犯忌骢马郎大间歇泉定着对捍返倒费想峰林胕肿刚叉根性悍急韩孟花封回异魂质火德奸凶兼优交部角鬭近易积愫九典勘鞫控揣狂呼狂稚类例灵友面豉民虏南纪南诏蛮俳谐盘饤砰通牵黄犬愆瑕秋火散外十番鼓尸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贪悖调幅贴职停涵提琴为什么五官无害吏悟性香屏晓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