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善黜恶的意思、进善黜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善黜恶的解释

见“ 进善退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善黜恶”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明确的道德指向。其核心含义是:

举荐贤能善良之人,贬退奸佞邪恶之徒。

具体拆解其字义与内涵如下:

  1. 字义分解:

    • 进: 本义为前进、向上,引申为举荐、提拔、任用。
    • 善: 指善良、贤能、品德高尚的人或行为。
    • 黜: 本义为贬降、罢免、废除。
    • 恶: 指邪恶、奸佞、品行不端的人或行为。
    • 因此,“进善”即举荐任用贤良,“黜恶”即贬斥罢免奸恶。
  2.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主要用于政治领域,指君主或当权者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贤臣良将,同时罢免或贬斥无德无才、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这是古代治国理政中一项重要的用人原则和理想状态,体现了对清明政治的追求。
    • 引申义: 其精神可以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如组织管理、社会生活中,指领导者或管理者要善于识别和提拔优秀人才(进善),同时淘汰或抑制不良分子和行为(黜恶),以促进团队或社会的健康发展。
  3. 历史渊源与典籍出处:

    • 该成语的思想源远流长,体现了儒家“举直错诸枉”(《论语·为政》)、“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出师表》)的用人观。
    • 其明确的表述可见于古代史书和政论。最著名的出处之一是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在《汉书·武帝纪》中记载了汉武帝的诏书,其中提到:“进善黜恶,刺史之职也。” 这里明确指出,考察地方官吏、举荐贤良、罢黜奸恶是刺史(地方监察官)的重要职责。这体现了汉代对地方官员监察考核的核心要求之一。
    • 类似思想也见于其他典籍,如《旧唐书》等史书在评价人物或记述政事时也常体现这一原则。
  4. 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 “进善黜恶”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用人得当是国家或组织兴衰的关键。它倡导一种公正、清明、唯才是举(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 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管理者和决策者,在人才选拔和团队建设中,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正气,抑制歪风,赏罚分明,才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推动事业进步。它也是社会倡导公平正义、激浊扬清的一种体现。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进善黜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核心释义

指进用贤良善良之人,罢免奸邪恶毒之人,强调通过选拔和罢黜实现政治清明。这一含义在多个来源中均有明确表述。


详细解析

  1. 词义拆分

    • 进善:提拔贤能、品德高尚的人(“进”为举荐,“善”指贤良)。
    • 黜恶:罢免或贬退奸恶之徒(“黜”为罢免,“恶”指品行恶劣者)。
    • 结构为并列式,由两个动宾短语组成。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魏书·张蒲传》:“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描述张蒲治理地方时注重选拔贤才、惩治恶行的施政理念。

  3. 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进善退恶(意义完全相同)。
    • 用法:多用于描述治国理政或管理举措,作谓语、宾语,强调用人导向。
  4. 发音与字形

    • 拼音:jìn shàn chù è
    • 繁体:進善黜惡
    • 注音:ㄐ一ㄣˋ ㄕㄢˋ ㄔㄨˋ ㄜˋ。

应用场景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时,可说:“诸葛亮治蜀时进善黜恶,使蜀汉政权一度人才济济。”或引申至现代管理中,指领导者应注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魏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碑学兵法炳赫必要産品鉢盂财气吹竹弹丝啜泣代数函数顶门一针地圆说遁叟凡毛咈谏赙钱浮翔骇愕含浑合数华年回桡奸铸杰骜敬贤礼士激涌眷红偎翠具位锯牙枯瘦劳课了饮留余地没查利门柱破萼遣将征兵囚牛衢鼓纫缝日省月试日坐愁城塞下曲三陈三卿韶頀世间失听黍谷水处水米不黏牙宿值讨檄怗辞体会徒骥问业憸腐相刑香油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