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进善退恶 ”。
“进善黜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指进用贤良善良之人,罢免奸邪恶毒之人,强调通过选拔和罢黜实现政治清明。这一含义在多个来源中均有明确表述。
词义拆分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魏书·张蒲传》:“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描述张蒲治理地方时注重选拔贤才、惩治恶行的施政理念。
近义词与用法
发音与字形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时,可说:“诸葛亮治蜀时进善黜恶,使蜀汉政权一度人才济济。”或引申至现代管理中,指领导者应注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魏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进善黜恶》是一个成语,表示推崇善良美德和抵制邪恶行为。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介绍这个词。
《进善黜恶》的拆分部首是《辶》(辵)和《心》。其中,《辶》是表示"走"的部首,多用于与行动有关的字;《心》表示"心",多用于与感情、精神状态有关的字。 《进善黜恶》的总笔画数是23画,由《进》(11画)、《善》(12画)、《黜》(13画)和《恶》(10画)组成。
《进善黜恶》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意思是指一个君主应该推崇善行,远离邪恶。后来被广泛应用于道德、教育和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
《进善黜恶》的繁体字分别是《進善黜惡》。
《进善黜恶》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如下:
他一直秉持着进善黜恶的原则,对待事物总是公允、正直。
根据《进善黜恶》的意思,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如:
进步、善良、黜退、恶行等。
与《进善黜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推崇善行、厚德载物、扬善抑恶等。
与《进善黜恶》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背离善行、崇恶抑善、黜善进恶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