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忌的意思、疾忌的详细解释
疾忌的解释
(1).妒忌。《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初, 宋贵人 生皇太子 庆 , 梁贵人 生 和帝 。后既无子,并疾忌之,数閒於帝,渐致疎嫌。”《南史·刘景素传》:“内外皆谓 景素 宜当神器,唯 废帝 所生 陈氏 亲戚疾忌之。”《隋书·刑法志》:“ 后主 性猜忍疾忌,威令不行,左右有忤意者,动至夷戮。”
(2).憎恨。《后汉书·冯绲传》:“父 焕 , 安帝 时为 幽州 刺史,疾忌姦恶,数致其罪。”
词语分解
- 疾的解释 疾 í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额。 恨:疾恶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点:“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 忌的解释 忌 ì 嫉妒,憎恨:猜忌。忌才。忌能。忌妒。忌贤妒能。 害怕,畏惧:顾忌。肆无忌惮。 禁戒:忌戒。忌食。忌讳。禁忌。 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忌日。忌辰。生忌(已死父母的生日)。
专业解析
“疾忌”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憎恨、忌恨。它由两个单字“疾”和“忌”组合而成,两个字在古汉语中均有表示厌恶、憎恨的意思,组合后强化了这一情感色彩。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 憎恨;忌恨。 这是“疾忌”最核心和最常用的意思。它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怀有强烈的厌恶、怨恨或嫉妒之情。
- 厌恶;嫌弃。 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表示强烈的反感或嫌弃。
-
字义解析:
- 疾: 本义指疾病,引申为快速(如“疾驰”)、痛苦(如“痛心疾首”),也常表示憎恶、厌恶(如“疾恶如仇”)。在“疾忌”中,“疾”取的就是憎恶、厌恶的含义。
- 忌: 本义指憎恨、嫉妒(如“妒忌”、“猜忌”),也指顾忌、畏惧(如“肆无忌惮”)、禁忌(如“忌讳”)。在“疾忌”中,“忌”主要取憎恨、嫉妒的含义。
- 因此,“疾”与“忌”属于同义复用,两者都强调了憎恶、怨恨的情感,组合后使这种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
-
用法特点:
- “疾忌”通常用作动词,后面接宾语,表示憎恨的对象。例如:“疾忌贤能”(憎恨有才能的人)。
- 它带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和文言意味,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书面语,尤其是涉及历史、文学或评论性文章中仍可见到。
-
与相关词语的辨析:
- 嫉妒: 侧重于因别人比自己好而产生的不快和怨恨,含有羡慕的成分。“疾忌”更侧重于纯粹的憎恨和厌恶,不一定包含羡慕。
- 憎恶/厌恶: 是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表示强烈不喜欢的词语,语义与“疾忌”的核心义“憎恨、厌恶”相近,但“疾忌”的文言色彩更浓。
- 忌讳: 主要指因禁忌、顾忌而不愿说或做某事,与“疾忌”的“憎恨”义不同。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疾忌”的释义明确为“憎恨;忌恨”。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丰富、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之一。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解释“疾”和“忌”的单字义项时,均列出了“憎恨;厌恶”的义项,为理解复合词“疾忌”提供了基础。商务印书馆是汉语辞书出版的权威机构。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编,商务印书馆):同样在“疾”和“忌”的字头下,收录了表示“憎恨”、“嫉妒”的义项,支持“疾忌”的复合含义。
- 《说文解字》(许慎著):虽然《说文》是解释字源的专著,非直接解释复合词,但它对“忌”的解释为“憎恶也”,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含义是憎恨厌恶,这是理解“疾忌”中“忌”字含义的重要依据。
“疾忌”意指强烈的憎恨、忌恨或厌恶,由表示憎恶的“疾”和表示忌恨的“忌”同义复合而成,带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其核心在于表达一种负面、敌对的情感态度。
网络扩展解释
“疾忌”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释义,具体需结合语境或历史文献判断:
-
因疾病/痛苦产生的忌讳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该词由“疾”(病痛)和“忌”(忌讳)组合而成,指因曾经历病痛或创伤而对相关事物产生恐惧或回避。
例句:曾遭遇车祸的人可能对驾驶产生疾忌。
-
妒忌与憎恨
古籍文献(如《后汉书》《南史》)及多个词条()显示,“疾”可表憎恶(如“疾恶如仇”),“忌”表妒忌,二者并列时多指因嫉妒而生的怨恨。
古籍用例:《后汉书·皇后纪》中窦皇后因无子而“疾忌”其他妃嫔,即指妒忌。
辨析建议:
- 现代语境下,第一释义更贴近生活场景;
- 古典文献或涉及人物关系时,通常采用第二释义。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半虚空八征倍百编简弁栗并伙播乱柴棘扯腿持球寸土尺地带住灯笼點青雕撰逗头锻灶端紫独生子告回管束规费国富民强果蠃宦况斠画解交金挺卷甲衔枚巨海磕爬课艺陵历猛奋门塞维克邈玄弥澥鬞鬤槃瓠偏拥品尝官破笑圃泽罄竹难书穷达仁公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日累月积萨杭生贱沈痼收心松下贪鸷涂人望尘僄声韡炜薇芜五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