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裈袴的意思、裈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裈袴的解释

亦作“裩裤”。裤子。《北史·斛律光传》:“今军人皆无褌袴;復宫内参,一赐数万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刘伶 好酒,常袒露不掛丝,人见而责之。 伶 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裩袴。君等无事,何得入我裩袴中?’”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叩头虫体疲,毒蟒蛇腹馁,跳蚤儿几时出得人裩裤内,蛆虫儿怎当恶滋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裈袴”的词义解释如下(综合历史文献与服饰演变):

一、单字释义

  1. 裈(褌)

    • 基本定义:指有裆的合裆裤,贴身穿着。
    • 形制特点:
      • 与无裆的“袴”不同,裈通过缝合裤裆实现遮羞功能,如《释名》记载“裈,贯两脚,上系腰中”。
      • 代表性款式为“犊鼻裈”,即类似现代三角短裤,常见于劳动者或武士(如《史记》记载司马相如穿犊鼻裈劳作)。
    • 社会地位:早期被视为底层服饰,因可直接外穿无需外罩裳裙,逐渐被上层接受。
  2. 袴(裤)

    • 演变过程:
      • 最初为无裆的“胫衣”,仅覆盖小腿(如春秋战国时期),需外穿裳裙遮蔽。
      • 汉代受胡服影响出现合裆长裤(“穷袴”),但裆部用系带而非缝合;南北朝后逐渐普及有裆裤,并与“裈”混用。
    • 文化意义:
      • “纨绔”指富贵子弟的丝质胫衣,后衍生为贬义词;
      • 唐代后成为常服,女装中与裙搭配,男装则多与袍衫并用。

二、两词关系与区别

  1. 功能差异:

    • 裈强调贴身、便利,适合劳作或运动;
    • 袴早期侧重礼仪性,需搭配其他服饰。
  2. 文献用例:

    • 《说文解字》:“绔,胫衣也”“裈,亵衣也”,说明二者用途不同;
    • 《汉书·周仁传》以“溺袴”(即裈)描述官员节俭形象,反映其日常属性。

三、小结

“裈袴”反映了中国古代下装从无裆到合裆的演变: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实物例证,可查阅《古书解读初探》或汉代服饰考古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裈袴》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分别来解析这两个字的意思、部首和笔画,以及它们的来源、繁体形式、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还有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意思】:裈(kūn)是指古代男子在束腰下衬穿的长裤。

【部首和笔画】:裈的部首是衣,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裈字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在《郑义》一书中有记载,表示男子穿的长裤子。

【繁体】:裈的繁体字为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汉字中,裈是由“止”和“衣”组合而成的,表示人止步后穿的衣物。

【例句】:他身穿一袭素色的裈,显得庄重又端庄。

【意思】:袴(kū)是指古代男子穿的短裤。

【部首和笔画】:袴的部首是衣,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袴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楚辞》中,在描述楚国男子服饰时用到,表示男子的短裤。

【繁体】:袴的繁体字为褲。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汉字中,袴是由“衤”和“古”组合而成的,表示古时男子穿的衣物。

【例句】:他换上了一条黑色的袴,看起来很帅气。

组词

裈袴没有特定的组词,但是可以与其他衣物相关的词语搭配使用,例如:裈衫、袴褶等。

近义词

裈袴的近义词包括:裤子、裤子等。

反义词

裈袴的反义词是裙子,裙子是女性穿的下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