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自己的志向,******自己的身份。《论语·微子》:“ 柳下惠 、 少连 ,降志辱身矣。”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 长沮 、 桀溺 之类也。”
“降志辱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降低自己的志向,屈辱自身身份,通常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或顺应环境而违背本心,与世俗同流合污。例如《论语·微子》中提到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即指他们为适应现实而放弃原有志向和尊严。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微子》,孔子评价柳下惠等人时使用,后汉朝王充在《论衡·定贤》中进一步引用,强调“不降志辱身”是贤者的表现。
三、用法与结构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在职场、人际关系中被迫妥协或遭受打击后失去自尊的情况,也可用于警示人们保持原则。例如清代小说《痛史》中,角色为达成目的选择“降志辱身”,体现其矛盾心理。
例句参考:
“他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降志辱身,从事这份与理想相悖的工作。”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文献,可查阅《论语·微子》原文或相关注释。
《降志辱身》是一个成语,意指失去自尊和尊严,遭受******和损害。它可以拆分为“降”、“志”、“辱”和“身”四个字。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部首和笔画。
“降”字的部首是阜,它的笔画数为11画。部首“阜”意为土堆,暗示着将来自高处的东西降下来。
“志”字的部首是心,它的笔画数为7画。部首“心”代表着心思、意志和心情。
“辱”字的部首是辰,它的笔画数为10画。部首“辰”意味着辱骂和侮辱。
“身”字的部首是身,它的笔画数为7画。部首“身”指人的身体,代表着个人和自身。
《降志辱身》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它强调了个人的尊严和自尊,认为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应该坚守原则和价值观。
在繁体字中,成语《降志辱身》相对应的写法是「降志辱身」。繁体字是汉字的一种形式,通常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使用。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降志辱身》在古代通常写作「降志污身」。字形的变化反映了语言的变迁和时代的演变。
例句:
1. 面对挑战,他宁死不屈,决不降志辱身。
2. 这个公司的员工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降志辱身。
一些与《降志辱身》相关的组词有:崇高自尊、保持尊严、坚持原则。
一些与《降志辱身》近义的成语有:伤害尊严、失去尊重。
与《降志辱身》相反的成语有:傲慢自大、自尊心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