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64)三国蜀汉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本为魏将,后归蜀。诸葛亮死后,继掌蜀汉兵权,任大将军。屡次发兵攻魏,均告无功。蜀亡后,降于魏将钟会。后欲乘钟会叛魏之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姜维”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具体信息如下:
出身背景
生于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出身凉州士族,父亲姜冏因战乱殉职,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早年研习儒家经典,尤精郑玄之学,后因军事才能崭露头角。
归蜀与军事生涯
原为曹魏将领,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时被怀疑有异心,被迫降蜀,成为诸葛亮重点培养的接班人。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其遗志,多次北伐曹魏,以“洮西大捷”等战役闻名,官至大将军。
结局与评价
蜀汉灭亡后,假意投降魏将钟会,试图借钟会叛乱复国,事败被杀。后世赞其“敏于军事”“思虑精密”,西魏追封为开明王,被诸葛亮称为“凉州上士”。
在部分语境中,“姜维”被引申为智勇双全的象征,形容人具备卓越的军事谋略和领导才能。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姜维的北伐细节或文化影响,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
姜维(jiāng wéi)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女」和「韦」,韦是姓的意思,而女则是女性的意思。
汉字姜维的笔画数为14画。其中,「女」有3画,「韦」有11画。
姜维一词源自于中国姓氏「姜」和「维」,作为姓氏的一个名字。在古代中国,姓氏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血统。姜维这个名字在中国书籍《三国演义》中出现,描写了姜维作为一名有才干的将领的故事。
在繁体字中,姜维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姜维一词在古代的写法并无特殊变化。
以下是姜维一词的例句:
1. 姜维是蜀汉的名将之一。
2. 他的名字叫做姜维。
组词:姜皮、维新、姜黄。
近义词:姜亮、姜荣。
反义词:韦姜、维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