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胡夷的意思、胡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胡夷的解释

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胡夷并称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后汉书·祭肜传》:“ 肜 之威声,畅於北方,西自 武威 ,东尽 玄菟 及 乐浪 ,胡夷皆来内附,野无风尘。”《晋书·刘琨传》:“其中弟 叔军 好学有智谋,为 匹磾 所信,谓 匹磾 曰:‘吾胡夷耳,所以能服 晋 人者,畏吾众也。’”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虽 轩后 至道,由闻 蚩尤 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於轂下。”《宣和遗事》后集:“次歷诸县,皆如中州,但风俗皆胡夷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胡夷”是古代汉语中对不同方位少数民族的泛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合称含义

“胡夷”并称时,泛指所有外族或外族人,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

  1. 《后汉书·祭肜传》提到“胡夷皆来内附”,指北方各族归附汉朝。
  2. 《晋书·刘琨传》中“吾胡夷耳”反映了少数民族对自身身份的认知。

三、延伸用法

四、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晋书》等史籍,或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的详细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胡夷的意思

《胡夷》是一个汉字词语,其含义是指外族人、外邦人、非中国人。这个词语中所表达的含义多与古代中国人对于外族的称呼和看法有关。

拆分部首和笔画

《胡夷》这个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月”和“人”。它总共有6笔。

来源

《胡夷》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桃夭》一诗中:“荷秋实兮叔夜寐,胡为乎夷?”。这句诗以胡为夷的表达方式来代表外族人。

繁体

在繁体字中,《胡夷》这个词语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胡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胡夷》这个词语的写法稍有不同,存在一些变体。例如,其中的“胡”字原本包含有额外的“穴”部,表示人头发的形状。而“夷”字则是由两个相同的部首“大”组成。

例句

1.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句话:“黄帝平定九州,和众夷之诸侯。”这句话在描述黄帝在统一中国过程中与各个地区的外族诸侯的关系。

2. 古代中国史书中经常提到外族对于中国的侵略行为,如《史记·汉书·卫青王莽传》中有记载:“后足中弟,以其子嗣,最好勇,忠从黄白为胡。”

组词

与《胡夷》有关的组词有:

1. 胡人:指外族人。

2. 夷族:指外族的一个群体。

3. 蛮夷:古代中国人对外族人的一种称呼。

近义词

与《胡夷》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外族:指不同于本族的人。

2. 外邦:指与自己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反义词

与《胡夷》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华夏:指中华民族,即汉族人。

2. 中国人:指中国的国民、居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