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虔恪的意思、虔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虔恪的解释

恭敬而谨慎。 汉 蔡邕 《朱公叔鼎铭》:“虔恪机任,守死善道。”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山本命醮词》:“恐乖彝法,更积过尤,唯夙夜在公,敢忘虔恪!” 明 李贽 《礼诵<药师经>毕告文》:“诵经方至两部,我喘病即减九分……此非佛力,我安能然?虽讽经众僧虔恪无比,实 药王菩萨 怜悯重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虔恪(qián kè)是汉语复合词,由“虔”与“恪”二字组成,表示恭敬而谨慎的态度,强调内心诚敬与行为庄重的统一。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来源依据:


一、核心释义

  1. 《说文解字》释为“虎行貌”,引申为庄重、诚敬。《汉语大词典》明确“虔”含“恭敬、诚心”之义(如“虔诚”)。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虍部》;《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28页。

  2. 《尔雅·释诂》注“敬也”,指谨慎、恭谨。《康熙字典》引《书·盘庚》“恪谨天命”,强调言行慎重。

    来源:《尔雅·释诂》;《康熙字典·心部》。

  3. 复合义

    “虔恪”合成后,见于《国语·周语》:“虔恪于农”,韦昭注:“虔,固也;恪,敬也。”指坚定不移的恭敬态度,多用于描述对职责、礼制的严肃履行。

    来源:《国语·周语上》;韦昭《国语注》。


二、古典文献用例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虔恪”仍保留古义,但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如宗教仪式、传统礼仪描述),强调发自内心的敬慎态度。例如:

“他对传统文化秉持虔恪之心,一丝不苟地研习古礼。”


四、权威词典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恭敬谨慎。”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第10卷,第1063页。

    在线查阅(需订阅访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收录为书面语词,释义同“虔诚而恭谨”。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52页。


五、语义关联辨析


注:以上文献来源可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国学大师网)或图书馆纸本查阅。部分古籍原文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虔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án kè,表示恭敬而谨慎 的态度,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

    • 指态度恭敬且谨慎,强调内心的真诚与外在行为的严谨结合( )。
    • 在古汉语中,“虔”本义为恭敬,“恪”表示谨慎、恭守,二字组合强化了庄重的含义。
  2. 词源与结构

    • “虔”出自《说文解字》,意为“虎行貌”,引申为敬畏;“恪”源自“敬也”,强调持守规范。组合后体现“敬畏且自律”的语义()。

文献用例

  1. 汉代蔡邕《朱公叔鼎铭》

    “虔恪机任,守死善道。”
    ——形容人物忠诚谨慎、坚守正道()。

  2. 元代吴全节《中岳庙投龙简》诗

    “诏臣走登封,香币致虔恪。”
    ——描述祭祀时以香火钱币表达恭敬( )。

  3. 明代李贽《礼诵〈药师经〉毕告文》

    “诵经众僧虔恪无比。”
    ——体现宗教仪式中的虔诚态度()。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具体出处,可参考汉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文献( )。

别人正在浏览...

白心八瀛拔帜树帜北门锁钥不勤不移阴长斜茨菰存楚丹鸾洞府伐冰梵书贩贴繁弦急管风油精浮翠流丹甘蔗棍葛屦履霜宫线闺窬河幅弘多欢释惠民慧月江程奬激讲习所兼揽家雀儿稽命鯨飲滥劣泠风领海领家黧农龙会陆绩橘荦硞马提灯蒙灭鸟啼花落拍平牵扳嫱媛千金之家清浊同流劝说赏刑侍书势相诗轴书店死不瞑目田鼓天章頽命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