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膏起火,还自消。”后以“火膏”喻自相攻伐者。 唐 张九龄 《杂诗》之五:“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火膏”是一个源自《庄子·人间世》的汉语词语,其含义与自相攻伐或自我消耗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处与本义
该词出自《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其中“膏火”指油脂燃烧,司马彪注释为“膏起火,还自消”,即油脂燃烧后会自我耗尽。
比喻义
后引申为“自相攻伐者”,比喻内部争斗或自我消耗的行为。例如唐代张九龄在《杂诗》中化用此典:“木直几自寇……而与火膏同?”,借以表达同类相残的哲理。
现代用法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讨论中,强调事物因自身特性导致矛盾或衰败的现象。
扩展理解
《庄子》通过“山木自寇”(树木因成材被砍伐)与“膏火自煎”的类比,揭示事物优势可能转化为隐患的辩证思想,与“祸福相依”的哲学观相通。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历代注疏解析,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古籍数据库。
火膏是指一种具有镇痛和消炎作用的药膏,常用于外伤或疼痛部位的治疗。
火膏的拆分部首是火字旁和肉字旁,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0画。
火膏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医药文献中,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种药物制剂。
火膏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火膏」。
在古时候,火膏的写法可能因地域和个人习惯而有所差异,但整体上依然是由火字和膏字组成。
1. 我昨天摔了一跤,涂了火膏后疼痛明显减轻了。
2. 医生建议你在使用火膏前先清洁伤口。
火膏的组词包括火药膏、热痛火膏等。
火膏的近义词有痛灸、痛患贴等。
火膏的反义词是火伤、火烧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