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骨颤肉惊的意思、骨颤肉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骨颤肉惊的解释

形容极度惊恐。《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却説 王甫 在 麦城 中,骨颤肉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骨颤肉惊(gǔ chàn ròu j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极度惊恐而全身颤抖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因极度恐惧导致骨骼颤抖、肌肉惊跳,常用来刻画人在面临巨大威胁或突发危险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该词通过夸张的肢体表现,强调恐惧的强烈程度。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浑身血污……’”。此例通过王甫的梦境反应,生动展现其因预感不祥而产生的极度恐慌。

  3. 语法与用法

    • 词性:联合式成语,中性色彩,多作谓语或状语。
    • 近义词:胆战心惊、魂飞魄散(需结合具体语境)。
    • 适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描写或口语中,描述突发危机、恐怖事件引发的强烈情绪。
  4. 延伸解析
    该成语通过“骨”与“肉”的生理反应,将抽象恐惧具象化,体现了汉语中以身体感知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二

《骨颤肉惊》的意思

《骨颤肉惊》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描述极度恐惧、惊慌失措的状态。它表达了身体上的颤抖和心理上的恐惧之间的紧密联系。

《骨颤肉惊》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骨颤肉惊》这个词可以拆分成「骨」、「颤」、「肉」和「惊」四个部首。它们的笔画数分别为:
- 「骨」: 9画
- 「颤」: 13画
- 「肉」: 6画
- 「惊」: 9画

《骨颤肉惊》的来源

《骨颤肉惊》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其后成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在小说中,这个词经常用来形容人对恐怖或惊险情境的极度恐惧。

《骨颤肉惊》的繁体

《骨颤肉惊》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骨顫肉驚」。

《骨颤肉惊》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颤」字的上部分旁边会加上一个「肸」形,写作「顫」。

《骨颤肉惊》的例句

1. 她听到突如其来的枪声,整个人立刻骨颤肉惊,不知所措。
2. 那个恐怖电影太吓人了,让我整晚都骨颤肉惊。

《骨颤肉惊》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
- 骨惊肉落
- 心惊肉跳
- 惊心动魄
- 惊恐万状
近义词:
- 惊恐万分
- 惊慌失措
- 极度恐惧
反义词:
- 泰然自若
- 淡定从容
- 冷静沉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