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放肆。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温和而不暴戾,良善而不险狠,恭敬而不患肆……此圣人之盛德也。”
“患肆”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但主要解释如下:
患肆(拼音:huàn sì)意为“放肆”,指言行过度放纵、不受约束的状态。该词由“患”(忧虑、灾祸)与“肆”(放纵、任意)组合而成,强调因缺乏节制而导致的失礼或逾矩行为。
明代王廷相在《雅述上》中写道:“温和而不暴戾,良善而不险狠,恭敬而不患肆……此圣人之盛德也。”此处“患肆”与“恭敬”形成对比,指代不守礼节的放肆态度。
部分资料(如)提到“患肆”可表示“人心不安定,常担忧问题发生”,但此释义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原意存在偏差。建议以权威来源(如《汉语大词典》)的“放肆”释义为主。
该词属古汉语用法,现代口语中较少出现,多用于分析古文或特定文学场景。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与“患得患失”等近音词混淆。
提示: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雅述》原文。
《患肆》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病疾”。它由“患”和“肆”两个字组成。
“患”字的拆分部首是心,总共12画。而“肆”字的拆分部首是肉,总共6画。
《患肆》来源于古代文献《诗经·鲁颂·患肆》。在繁体字中,“患”和“肆”保留了其古代形态。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患”字的古代写法为“⿰心夎”,而“肆”字的古代写法为“⿱午⿰夕夕”。古时的笔画顺序和形状与现代有所区别。
1. 他患肆已久,却始终未能康复。
2. 这种病疾不仅让我患肆身体上,还使我心理上倍感压力。
组词:患者、肆意、患病、肆虐
近义词:疾病、病症、恶疾
反义词:健康、康复、痊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