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放肆。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溫和而不暴戾,良善而不險狠,恭敬而不患肆……此聖人之盛德也。”
“患肆”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患肆(拼音:huàn sì)意為“放肆”,指言行過度放縱、不受約束的狀态。該詞由“患”(憂慮、災禍)與“肆”(放縱、任意)組合而成,強調因缺乏節制而導緻的失禮或逾矩行為。
明代王廷相在《雅述上》中寫道:“溫和而不暴戾,良善而不險狠,恭敬而不患肆……此聖人之盛德也。”此處“患肆”與“恭敬”形成對比,指代不守禮節的放肆态度。
部分資料(如)提到“患肆”可表示“人心不安定,常擔憂問題發生”,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建議以權威來源(如《漢語大詞典》)的“放肆”釋義為主。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多用于分析古文或特定文學場景。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避免與“患得患失”等近音詞混淆。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雅述》原文。
《患肆》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病疾”。它由“患”和“肆”兩個字組成。
“患”字的拆分部首是心,總共12畫。而“肆”字的拆分部首是肉,總共6畫。
《患肆》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魯頌·患肆》。在繁體字中,“患”和“肆”保留了其古代形态。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患”字的古代寫法為“⿰心夎”,而“肆”字的古代寫法為“⿱午⿰夕夕”。古時的筆畫順序和形狀與現代有所區别。
1. 他患肆已久,卻始終未能康複。
2. 這種病疾不僅讓我患肆身體上,還使我心理上倍感壓力。
組詞:患者、肆意、患病、肆虐
近義詞:疾病、病症、惡疾
反義詞:健康、康複、痊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