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樗材的意思、樗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樗材的解释

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 元 王逢 《得尚书汪公凶问》诗:“樗材荷推奬,思报辑遗编。”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顾鄙夫樗材迟暮,仰贵客山斗规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且云或香闺姣女,并已乘龙,或鄙弃樗材,不堪倚玉,则乞赐一艷婢。” 孙犁 《文集自序》:“今幸遇清明之世,国家不弃樗材,念及老朽,得使文章结集出版,心情十分感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樗材(chū cá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谦辞,源自古代典籍,主要用来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之才,常作自谦之词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樗(chū)

    指臭椿树(Ailanthus altissima),一种落叶乔木。其木质疏松、易朽,古人认为不堪大用。《庄子·逍遥游》中即以樗树比喻“大而无用”之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7卷,第1063页。

  2. 材(cái)

    本义为木材,引申为人的资质、能力。如《说文解字》:“材,木梃也。”段玉裁注:“材谓可用也。”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第248页。


二、词义与典故

“樗材”一词直接化用《庄子》典故,核心含义为:


三、文化内涵

  1. 道家哲学影响

    庄子以樗树喻“无用之用”,强调看似无用的存在亦可因顺应自然而得保全(如樗树免于斧斤)。这一思想使“樗材”在自谦中暗含超脱世俗的智慧。

    来源:《庄子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第89页。

  2. 谦逊传统

    古代文人常以“樗材”“樗栎”自贬,体现儒家谦德。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称己“樗栎之材”,以示虚心。

    来源:《中国礼文化与谦辞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56页。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樗材”仍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的自谦,例如:

“晚辈樗材,蒙先生错爱,实不敢当。”

其近义词包括“菲才”“拙劣”,反义词则为“栋梁”“英才”。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2.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
  4.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意象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仅标注来源。如需进一步查证,建议通过权威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樗材”是一个源自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樗材”字面指“樗树的木材”,但实际比喻无用之材。樗树(臭椿)木质疏松、纹理不直,无法用于建筑或器具制作,因此古人用其形容“无实际才能或价值的事物”。该词多作为自谦之辞,表示谦逊地表达自己才能平庸。

二、典故来源

出自《庄子·逍遥游》:惠子提到樗树“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即使生长在路边,木匠也视若无睹。庄子借此说明“无用之用”的哲理,而“樗材”则逐渐演变为对自身才能的谦称。

三、用法与示例

  1. 自谦语境:
    如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鄙弃樗材,不堪倚玉”,以“樗材”自比,表达谦逊态度。
  2. 文学创作:
    元代王逢诗句“樗材荷推奖,思报辑遗编”,明代孙梅锡《琴心记》中“顾鄙夫樗材迟暮”,均借“樗材”暗含怀才不遇或自谦之意。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樗材”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的自谦表达,例如:“在下樗材,承蒙错爱,愿尽绵薄之力。”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贬低他人。

“樗材”承载了传统文化中的谦逊美德与哲学思辨,使用时需结合语境,体现恰当的礼仪与表达意图。

别人正在浏览...

阿夷背影蔽固参谋长赤脚婢村学大片殿邦顶陷纺车凤尾鱼鼾声捍圉合仆怀袵谎嘴豢縻降价健黠骄伉角门架田激犯机明惊蛰辑濯谲诞矩彠两同心廉悍列布躐席黎毯历翁乱源论草率劝痝然奶口配曲撁五挂四旗开马到清弭青山翠竹秋噫日平度收私瞬华说调摅望碎骨粉身同甫蜿蝘卫辅五笔桥无心毫相纷贤昆贤武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