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花花的意思、花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花花的解释

(1).好看;漂亮。 宋 江万里 《宣政杂录·词谶》:“臻蓬蓬,外头花花里头空。”《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安排两乘花花细轿,笙簫鼓吹,迎接两位新人。”《当代》1981年第2期:“我们道边地头没活计,更没闲工夫去摆花花架子。”

(2).形容热闹、繁华。《捻军歌谣·穷爷们结成捻》:“交了好运发了财,花花大戏唱几臺。” 夏衍 《从心底里怀念我们的好市长》:“ 上海 是一个花花城市,要教育他们‘不准调戏妇女’。”

(3).指歌舞妓。 元 张可久 《小桃红·夜宴》曲:“曲曲阑干锦屏面,小壶天,花花按舞《六么》遍。”

(4).指小孩。 沙汀 《在祠堂里》:“那丈母娘忽然放声哭起来了:‘我就是这一个女花花呵!’”

(5).象声词。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 婉小姐 ﹞拿起那一壶浓郁的红茶来,花花地斟了一杯。”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前边有‘水溜’,花花的流去。”

(6).方言。犹新鲜,新奇。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五章五:“这一冬一春;咱 铁岭 可出了不少花花事儿啊!”

(7).方言。指会出点子。 谭亿 《麦收之前》:“都像你心眼那样花花可得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花花"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一、视觉形态描述义 指物体表面色彩纷繁、图案交错的状态,常见于文学描写。如:"春园里开满了花花绿绿的野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543页将其定义为"形容颜色鲜艳多彩",该解释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学术认证。

二、行为特征引申义 引申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特征,含贬义色彩。《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9卷第217页记载:"谓人心浮动,轻佻虚浮",常见于"花花公子""花花肠子"等固定搭配,反映传统道德观念对轻浮行为的批判。

三、方言昵称转化义 在北方方言中发生语义偏移,转化为亲昵称谓。据《北京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89条记录,京津冀地区存在"花花"作小名使用的现象,多用于孩童或宠物,体现汉语词汇在地域使用中的情感增值。

该词义演变轨迹印证了汉语"单音重叠造词法"的能产性,通过形态变化实现语义扩展,符合王力《汉语史稿》提出的双声叠韵构词规律。三个义项共同构成"具体感知→抽象评价→情感投射"的认知隐喻链,展现汉语词汇多维度的表意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花花”作为叠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丰富的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形容视觉美感

    • 表示“好看、漂亮”,如《醒世恒言》中“花花细轿”形容装饰华美的轿子;
    • 也用于反讽,如“花花架子”指徒有其表的事物。
  2. 描述场景氛围

    • 指“热闹、繁华”,如《捻军歌谣》中“花花大戏”表现热闹的戏曲场景;
    • 现代用法中可形容城市繁华,如夏衍提到的“花花城市”。
  3. 特定指代对象

    • 古代指代歌舞妓,如元曲中“花花按舞”描述舞妓表演;
    • 方言中可指小孩或新鲜事物。
  4. 声音与方言用法

    • 作象声词使用,模拟特定声响;
    • 部分地区方言中表示“新奇”或“善于出点子”。
  5. 引申含义

    • 与“花”相关特性延伸,如“花花绿绿”形容颜色纷杂(参考单字“花”的释义)。

提示:以上为精选释义,若需具体古籍用例或方言区域差异,可查阅汉典等来源(见、2)。

别人正在浏览...

板壁班驳陆离汊河车同轨點除耳唇阨室发酵酒燔溺藩饰发问拊噪高肓共蒂莲浩荡懽爱皇州豁然顿悟护秃僵持奸憸金缯鞠訩开口笑溘尽啃气联防龙盾渌酒贸迁骂山门内神配重偏苦飘迅平白无辜平匀前知青年人亲豫起用禅代梢婆设定深切著白石泉衰莫术科題名録桐柏宫围脖威神误断五禽戏夏虫疑县旌闲厩嚣尘骁将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