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温和文雅。《宋书·殷琰传》:“ 琰 性和雅静素,寡嗜欲。”《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贺知章 ,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先生(指 邹泰和 )戊戌翰林,和雅谦谨。” 郭沫若 《卷耳集·<召南·野有死麕>》:“你规矩些,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2).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北齐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及奏《黄钟》之调,帝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
(3).指诗词的风格和平雅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丁飞涛 亦工为艷词,较 周冰持 为和雅。”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 亦嚣 性情閒雅……故其为诗,冲淡和雅。”
“和雅”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性格与气质
指人温和文雅、谦逊沉静的气质。如《宋书》描述殷琰“性和雅静素”,《旧唐书》称贺知章“襟怀和雅”。
音乐与艺术
形容乐曲声调和谐雅正,或诗词风格平和雅致。如《资治通鉴》提到隋文帝赞乐曲“滔滔和雅”,北齐文献称山寺音乐“生和雅之曲”。
文学创作
特指诗词等文学作品风格的中正典雅,强调语言与意境的协调美感。
作为姓名时,“和”象征和谐、从容,“雅”代表高尚、文雅,组合后寓意性格稳重、品德高洁,如“亮节高风”“位高权重”等。
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描述人物品性(如“和雅谦谨”)或艺术境界(如“清妙之音”),现代则常见于人名或文化评价场景。
《和雅》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美好而优雅。
《和雅》的第一个字是“和”,部首是“口”,总共有8笔。
《和雅》的第二个字是“雅”,部首是“隹”,总共有13笔。
《和雅》源自于古代汉语,其中的“和”指和谐、融洽,而“雅”指高贵、文雅。这个词语在古代文人雅士中常常用来描述高尚的品质和文化修养。
在繁体字中,《和雅》的写法基本保持不变。
根据古代的《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和雅》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和” – 口+禾+口; “雅” - 隹+牙+隹+⻏/夸。
1. 他的言谈举止十分和雅,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2. 这个音乐会散发着一股和雅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
和谐、和平、雅致、雅观、雅韵、和蔼、和悦、和美等。
文雅、高雅、典雅、儒雅。
粗俗、低俗、庸俗、拙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