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阂目的意思、阂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阂目的解释

视线为物所阻隔。 宋 王安石 《北山暮归示道人》诗之二:“伤心百道水,阂目数重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阂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古籍用例中理解:

  1. 基本释义: “阂目”指眼睛被遮蔽或阻碍,导致视线不清或无法视物。“阂”意为阻隔、阻碍;“目”即眼睛。合起来表示视觉受到障碍。

  2. 古籍例证与详细解释: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见于道家经典《列子·汤问》:

    “夫焦螟巢于蚊睫,离朱、子羽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觿俞、师旷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鸲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其中描述视力超群的离朱、子羽白天擦亮眼睛,扬眉远望,也看不见栖息在蚊子睫毛上的小虫“焦螟”。这里虽未直接出现“阂目”一词,但描述的正是视力受到物理极限阻碍的状态,是“阂目”概念的体现。后世常引用此典故说明视力受限。

  3. 现代理解与引申:

    • 生理障碍: 指因眼疾、外伤或外部遮挡物(如眼翳、眼罩、灰尘等)导致视力受阻。
    • 认知局限: 引申为认知能力或观察力的局限,比喻因见识、智慧不足而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或真相,类似于“一叶障目”或“目光短浅”。
    • 罕见与书面: “阂目”在现代汉语中属于非常书面化且较少使用的词汇,多出现在对古典文献的解读或特定修辞中。

“阂目”意指眼睛受到阻碍而看不清东西,源自《列子》中关于视力局限的典故。其核心含义是视觉受阻,可引申为认知或洞察力上的局限。该词古雅且使用频率较低。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阂”字的释义包含“阻隔、阻碍”,是理解“阂目”构词的基础。
  2. 《列子·汤问》(中华书局等版本): 提供了“阂目”概念的核心出处和背景典故。
  3. 《说文解字》(许慎撰): 对“阂”的本义解释为“外闭也”,即从外面关闭、阻隔,有助于理解其引申义。

网络扩展解释

“阂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阂目(拼音:hé mù)指视线被物体阻隔,即因障碍物遮挡而无法看到远方或目标。例如宋代王安石在《北山暮归示道人》诗中写道:“伤心百道水,阂目数重山”,描绘了水流与山峦阻隔视线的景象。

二、结构与字义分析

三、使用场景

该词属于书面语,常见于古典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例如可形容群山、建筑等遮挡视线的情景。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或词语演变,可参考《北山暮归示道人》及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盎溢柏翎儿璧海步兵昌昌传花除涤翠云钗错立大插屏带冕黕烟莪蒿饵料法人财产权风虫分三别两乖阙贵令轨式贵质古貌诃诋衡鹿红丁呼叫伙烦呼天叫地检踪嚼嚼驾鹊诘呵机匠局静脉注射军幕看扁靠身文书空园口调民族资产阶级磨蝎木脚道年谊世好逆喻旁门歪道亲房青扈钦限忍心害理沙灾神领试炼飧泻天标天地头廷试土豪金秃露嗢飫无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