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的祖先。《左传·昭公十七年》:“﹝ 昭子 问﹞曰:‘ 少皥氏 ,鸟名官,何故也?’ 郯子 曰:‘吾祖也,我知之。’”
(2).我的祖父。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3). 宋 时 西夏 主 元昊 自号。《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元昊 ﹞既袭封……自号 嵬名吾祖 。”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宝元 初, 元昊 创立文法,故名 吾祖 。慢书始闻,朝廷为之忿然。”
“吾祖”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典雅的书面用语,其含义可从字义、词义及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吾 (wú)
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或“我的”。在古汉语中多用于自称,常见于先秦文献,如《论语》《孟子》等。
来源参考:许慎《说文解字》释“吾”为“我自称也”,属上古汉语典型人称代词 。
祖 (zǔ)
本义指祖先、祖父,引申为宗族之源、事物本源。《说文解字》注:“祖,始庙也”,即祭祀先祖的宗庙,后泛指父系直系先辈。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将“祖”释义为“祖先;祖父;宗庙” 。
“吾祖”为偏正结构复合词,直译为“我的祖先/祖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
特指说话者的直系祖父(即父亲的父亲),如《诗经·小雅·斯干》“似续妣祖”郑玄笺:“祖,先祖也”,此处“祖”即血缘先祖 。
可扩展至家族始祖或民族共同祖先,如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即以“高阳氏”为楚族之祖,若自称可称“吾祖高阳”。
“吾祖”承载传统宗族观念,体现对血缘根源的尊崇。《礼记·祭义》强调“尊祖故敬宗”,凸显祖先在伦理秩序中的核心地位 。
多用于祭文、族谱、碑铭等庄重文体,如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称“惟公吾祖”,以示敬重;现代亦见于寻根文化或家族叙事中。
当代语境中,“吾祖”主要用于:
权威参考来源:
“吾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分为以下三种解释:
指代“我的祖先”
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记载,郯子以“吾祖”自称其先祖少皥氏。例如:“少皥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指代“我的祖父”
唐代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道:“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此处“吾祖”明确指祖父辈。该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特指直系祖父。
西夏主元昊的自称
宋代西夏国主嵬名曩霄(李元昊)自号“嵬名吾祖”,为党项语音译,亦作“兀卒”,是西夏君主特有的称号。例如《宋史》记载:“元昊自号嵬名吾祖”。
其他补充
凹凸印拔本塞原参检冲州过府出月从使荻洪动目斗斛之禄丰功厚利诟诅关塞惯一不着龟旐函授生河沙世界红兵鸿致见物不见人角猯豭猪鯨吞蠶食进纳金人寄远拘民凯切朗吟烂逸鍊风领凭另眼看待睩眄梅诸奶娃弄权骑长鲸齐大非偶气楼青羌亲身穑夫诗境説不尽夙敏桃绶条分亭渟同风外头王家癖汪氏万流景仰万全之策伪造我慢五刃响马咸杬子小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