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带着香气。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 唐 李百药 《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赋梅》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
(3).谓含服香药。香,指春6*药。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 明皇 正宠妃子,不视朝政……﹝ 安禄山 ﹞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通典·职官四》:“尚书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唐 王维 《重酬苑郎中》诗:“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含香汉语 快速查询。
“含香”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妇女衔香增芬芳
古代女性将香料含于口中,以保持口气清新或增添魅力,属于一种生活习俗。
含服香药(特指春药)
在特定文献中,“香”可能指代春药,含服以追求特殊功效。此用法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带有隐晦色彩。
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义项。
含香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嘴里含有香甜的味道或气味。这种香味可以来自于食物、花朵、香水或其他芳香物品。
含香的拆分部首为口和香,其中“口”是嘴的意思,而“香”则代表了香味、芳香。
含香的总笔画数为10。
含香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它多次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逝者如斯,实难再晨。言多故也,含章怀之。”
在繁体字中,“含香”保留了原始的写法,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含香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人将“香”字写成“日”字下面写一个“木”字,表示木质的香味。而“含”字的上部分写成一个带点的“口”字,表示嘴里含有香味。
1. 他张嘴的一刹那,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股花朵的含香味。
2. 饮一口这杯香茶,让你的口腔里充满了丝丝缕缕的含香。
1. 含笑:嘴角带着笑容。
2. 含情:心中充满了柔情。
3. 含糊:不清楚、模糊不清的。
近义词:香味、芳香、馨香。
反义词:恶臭、异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