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蠧物”。蛀食器物的虫类。《周礼·秋官·剪氏》:“翦氏,掌除蠧物。” 郑玄 注:“蠧物,穿食人器物者,虫鱼亦是也。”
“蠹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蛀食器物的虫类,如蠹虫、衣鱼等。这类虫子会侵蚀衣物、书籍、木器等物品,例如《周礼·秋官·剪氏》中提到“翦氏,掌除蠧物”,郑玄注释为“穿食人器物者,虫鱼亦是也”。
在古汉语中,“蠹物”常被引申为危害国家或社会的人或事物。例如《聊斋志异·促织》中“蠹政”指害民的政令,又如“蠹民”比喻祸害百姓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周礼》及郑玄注疏。
《蠹物》这个词指的是食物或衣物中受到虫蛀的情况。它源自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描述,用来形容虫蛀毁坏物品的现象。
《蠹物》的拆分部首是虫和物,其中虫是部首,物是字的主体部分。它的笔画数是16画。
《蠹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例如《诗经·王风·浚哲》中有“蠹彼小屋,室温如渥。”之句。后来成为描述虫蛀物品的常用词汇。
《蠹物》的繁体字是「蠹物」。
根据《康熙字典》,古时候的《蠹物》写作「蠹物」。
1. 衣装放置太久,容易遭到蠹物的侵蚀。
2. 这本书已经被蠹物啃食得面目全非。
蠹蚀、物品蠹害、蠹虫、蠹眼、蠹害等。
蛀蚀、虫蛀、蛀食等。
完好无损、未受侵蚀、未受损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