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乐祸幸灾的意思、乐祸幸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乐祸幸灾的解释

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宋书·沉攸之传》:“而 攸之 始奉国讳,喜见於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乐祸幸灾"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与更常用的"幸灾乐祸"完全相同,指的是对他人遭遇灾祸或不幸时,不仅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或庆幸。这是一种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情感态度,常用来批评缺乏同情心、道德感薄弱的心理和行为。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1. 本义解析:

    • 乐 (lè): 动词,意为快乐、高兴、以...为乐。
    • 祸 (huò): 名词,指灾祸、灾难、不幸的事。
    • 幸 (xìng): 动词,本义有庆幸、高兴的意思(在此语境下),也引申为希望(灾祸发生)。
    • 灾 (zāi): 名词,指灾害、灾难、祸患。
    • 组合起来,“乐祸”即以别人的灾祸为乐,“幸灾”即对别人的灾难感到庆幸(或希望灾祸降临)。两者同义叠加,强调这种负面情感。
  2. 引申义与情感色彩:

    • 该成语强烈表达了缺乏同情心、冷漠无情、甚至心怀恶意的态度。
    • 它描述的是一种不道德的心理状态,看到别人受苦受难时,非但不施以援手或表示同情,反而暗自欢喜,觉得对自己有利或满足了某种扭曲的心理。
    • 带有强烈的批判和谴责意味,常用于指责品德低下或心胸狭隘之人。
  3. 出处与来源:

    • “乐祸幸灾”或其更常见的形式“幸灾乐祸”,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典籍。
    • 其核心意思在《左传》中已有体现。例如,《左传·僖公十四年》记载秦国发生饥荒时,晋国大臣虢射反对援助,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暗示晋国曾受灾时秦未救,如今也不必救秦),晋惠公听从此言,被视为“幸灾”之举。
    • 更直接的表述可见于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 这里明确使用了“幸灾乐祸”一词来形容一种危险的心态。
  4.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幸灾乐祸”的解释为:“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这是对“乐祸幸灾”最权威、最标准的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幸灾乐祸”的解释为:“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此释义简明扼要,点明了该成语的核心含义。
    • 王力《古代汉语》 等工具书在解释相关词汇或典故时,也会涉及此成语的含义,强调其贬义性质和对他人苦难的冷漠态度。

“乐祸幸灾”意指以他人的灾祸和不幸为乐,是一种缺乏同理心、违背基本道德准则的消极情感和行为模式。它源于古代典籍,并被权威汉语词典明确定义为对他人灾祸感到高兴,带有强烈的贬义和批判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乐祸幸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è huò xìng zāi(注音:ㄌㄜˋ ㄏㄨㄛˋ ㄒㄧㄥˋ ㄗㄞ),其含义与“幸灾乐祸”相同,指以别人的灾祸为乐,缺乏同情心,甚至带有冷酷自私的态度。

详细解释:

  1. 词义核心
    该成语由“乐祸”和“幸灾”两部分组成,均表示对他人不幸的恶意欣喜。例如《宋书·沈攸之传》中提到:“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即批评沈攸之在国家哀痛时反而感到高兴。

  2. 用法与结构

    • 语法: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或略带贬义,具体语境中多用于批判缺乏善意的行为。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 反义词:兔死狐悲、同病相怜()。
  4. 历史渊源
    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梁沈约的《宋书》,用于描述对他人灾祸的负面态度,后逐渐演变为现代常用表达。

示例:

如需更全面的出处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或《宋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惶悖叛撤坏尘色弛絶赤卫军单价丹砂丸二三君子访古幡洒钩尺广肆贯扃归重国赋寒细耗惫洪笔画地为牢坏水鴅瞗酱瓜儿茧观见赏矫易藉资寂寞金牒劲草敬时爱日惊壮沮解军容头老惫老祖旅生买和黾塞密笈褭蹏齧噬笯赤建国破腹蒲苇恰如其分驱盗如初沙荒地石垩失漏睡菜説诨经说例素口骂人贪名逐利无能洿涂遐寐香山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