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樂禍幸災的意思、樂禍幸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樂禍幸災的解釋

猶言幸災樂禍。謂以别人的災禍為樂。《宋書·沉攸之傳》:“而 攸之 始奉國諱,喜見於容,普天同哀,己以為慶。此其樂禍幸災,大逆之罪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樂禍幸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與更常用的"幸災樂禍"完全相同,指的是對他人遭遇災禍或不幸時,不僅不同情,反而感到高興或慶幸。這是一種帶有明顯貶義色彩的情感态度,常用來批評缺乏同情心、道德感薄弱的心理和行為。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 本義解析:

    • 樂 (lè): 動詞,意為快樂、高興、以...為樂。
    • 禍 (huò): 名詞,指災禍、災難、不幸的事。
    • 幸 (xìng): 動詞,本義有慶幸、高興的意思(在此語境下),也引申為希望(災禍發生)。
    • 災 (zāi): 名詞,指災害、災難、禍患。
    • 組合起來,“樂禍”即以别人的災禍為樂,“幸災”即對别人的災難感到慶幸(或希望災禍降臨)。兩者同義疊加,強調這種負面情感。
  2. 引申義與情感色彩:

    • 該成語強烈表達了缺乏同情心、冷漠無情、甚至心懷惡意的态度。
    • 它描述的是一種不道德的心理狀态,看到别人受苦受難時,非但不施以援手或表示同情,反而暗自歡喜,覺得對自己有利或滿足了某種扭曲的心理。
    • 帶有強烈的批判和譴責意味,常用于指責品德低下或心胸狹隘之人。
  3. 出處與來源:

    • “樂禍幸災”或其更常見的形式“幸災樂禍”,其思想源頭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典籍。
    • 其核心意思在《左傳》中已有體現。例如,《左傳·僖公十四年》記載秦國發生饑荒時,晉國大臣虢射反對援助,說“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暗示晉國曾受災時秦未救,如今也不必救秦),晉惠公聽從此言,被視為“幸災”之舉。
    • 更直接的表述可見于南北朝時期顔之推的《顔氏家訓·誡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宮阃,幸災樂禍,首為逆亂……此皆陷身滅族之本也。” 這裡明确使用了“幸災樂禍”一詞來形容一種危險的心态。
  4.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 對“幸災樂禍”的解釋為:“對别人遭受災禍感到高興。” 這是對“樂禍幸災”最權威、最标準的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對“幸災樂禍”的解釋為:“别人遭到災禍時自己心裡高興。” 此釋義簡明扼要,點明了該成語的核心含義。
    • 王力《古代漢語》 等工具書在解釋相關詞彙或典故時,也會涉及此成語的含義,強調其貶義性質和對他人苦難的冷漠态度。

“樂禍幸災”意指以他人的災禍和不幸為樂,是一種缺乏同理心、違背基本道德準則的消極情感和行為模式。它源于古代典籍,并被權威漢語詞典明确定義為對他人災禍感到高興,帶有強烈的貶義和批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樂禍幸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è huò xìng zāi(注音:ㄌㄜˋ ㄏㄨㄛˋ ㄒㄧㄥˋ ㄗㄞ),其含義與“幸災樂禍”相同,指以别人的災禍為樂,缺乏同情心,甚至帶有冷酷自私的态度。

詳細解釋:

  1. 詞義核心
    該成語由“樂禍”和“幸災”兩部分組成,均表示對他人不幸的惡意欣喜。例如《宋書·沈攸之傳》中提到:“此其樂禍幸災,大逆之罪一也”,即批評沈攸之在國家哀痛時反而感到高興。

  2.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或狀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或略帶貶義,具體語境中多用于批判缺乏善意的行為。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 反義詞:兔死狐悲、同病相憐()。
  4. 曆史淵源
    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梁沈約的《宋書》,用于描述對他人災禍的負面态度,後逐漸演變為現代常用表達。

示例:

如需更全面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或《宋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豹策寶臣寶鳳備知辯給飙發必不可少殡斂畢升髀石抄檢赪桐齒次傳圭襲組串昵粗壯打補釘待搭不理點號第六感覺地龍東一耙子西一掃帚對視獨占鼇頭奮揚甘居鈎窗貴足瞽漏壕溝紅色保險箱卉服驚雷莢亢極之悔領讨靈羊冒賄沒精打采摩厲挪挱骈首就死憑隆青廬輕輕瞥瞥啓四體秋穑嚷叫三崔失得霜典疏惰碩宿四梵糖衣炮彈艇闆銅唇鐵舌馲駞婉淑相淩閑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