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狼伉 ”。亦作“ 狼亢 ”。傲慢,暴戾。《晋书·周顗传》:“ 处仲 刚愎强忍,狼抗无上,其意寧有限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嵩 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宋书·始安王休仁传》:“ 休佑 平生,狼抗无赖。”《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初, 孙岳 颇得豫内廷密谋, 冯 ( 冯贇 ) 朱 ( 朱弘昭 )患 从荣 狼伉, 岳 尝为之极言祸福之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 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狼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词义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周处传》,原文载周处「为人刚直狼抗」,此处「狼」取野兽凶猛之象,「抗」表对抗姿态,合指性格刚烈不屈的特性。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训释:「狼抗谓桀骜不驯也」,印证其原始语义。
二、衍生含义
三、方言流变 现代吴方言中保留该词,如《上海方言词典》收录「狼抗」作形容词,形容物件笨重或人举止鲁莽,如「迭只箱子忒狼抗哉」(这个箱子太笨重了)。此用法可追溯至清代范寅《越谚》对方言俗语的记载。
“狼抗”是一个多义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形容性格傲慢暴戾
这是最常见的义项,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情刚愎、难以相处。例如:
形容物体庞大笨重
在部分文献中,“狼抗”与“狼犺”相通,表示物体粗大不灵便。例如:
补充说明:
白耳龙柏油纸鞭简标签别馆长册车牛斥屏杵舂出品登第点拨断垄断目飞梯絓累观俗孤行己意河女鸿案相庄恢奇会折浑含嘉劳鹪蚊经锄精坚兢庄骏骨牵盐龛虣坑埋拉稿恋家聊城箭抹脸忙叨叨明医南浦宁平蹒跼沛公缥气青堂羌絿絿塞翁失马上八洞生还设粥石版石矩松垄天晷天声屠沽儿瓦垄班五鼎食污惑乡祀峡纸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