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赋的意思、格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赋的解释

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赋。《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寳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竇梦徵 、 张礪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格赋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从古代文体创作角度定义,需结合“格”与“赋”的本义及引申义综合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说文解字》释为“木长貌”,本义指树木枝条,引申为法式、标准(如“格律”)及品格规范(如“格调”)。在文学语境中特指创作的法度与形式要求。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页203)

  2. 《文心雕龙·诠赋》定义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指一种铺陈事物、兼具韵律与叙事的文体,为汉代主流文学形式之一。

    来源:《文心雕龙义证》(詹锳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卷三)

二、作为文体的“格赋”

“格赋”指严格遵循法式规范的赋体作品,其核心特征包括:

三、创作要求与历史背景

唐宋科举将“格赋”设为试帖标准,如清代《赋学正鹄》强调:

  1. 题字分释:破题需拆解题目字义;
  2. 用典雅正:典故须出经史子集;
  3. 气脉贯通:段落间需逻辑递进。

    来源:《赋学正鹄集释》(李元度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凡例篇)

四、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4卷定义:

“格赋:按固定格式写作的赋体。唐宋科举考试常用此体,要求严守声律、对仗与章法。”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页1028)

“格赋”是融合形式规范与内容表达的文体概念,其释义需立足古代文学制度,核心在于法度约束下的艺术创作。

网络扩展解释

“格赋”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特定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定义

指在科举考试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赋体范文,用于规范考生的写作格式和内容要求,类似于现代考试的“范文模板”。

历史背景

据《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记载,五代后晋时期,官方曾命翰林学士撰写“格诗格赋”,作为科举考试的评分标准。例如,学士窦梦徵、张砺等人奉命创作格诗、格赋各一篇,供礼部参考使用,但宰相认为这些范文尚未完全符合规范。

功能与意义

  1. 规范写作:为考生提供统一的文体格式、用典规范等,确保科举评卷的公平性。
  2. 选拔依据:考官通过对比考生答卷与“格赋”的契合度,判断其是否符合录取标准。
  3. 文学示范:代表当时官方认可的赋体文学典范,具有文体学参考价值。

补充说明

需注意“格赋”与音乐术语“赋格”(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完全不同,后者属于西方音乐概念,与科举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

拔山举鼎比较级蠢左撮泡弹空说嘴登登凋胡端盒堆堆讹失发标繙援飞捻封泥服鍊高垲棺椑观时贵善旱涝黄瓜菜花信家拜讲石驾娘蹐跼禁方疾霆不暇掩目救挽绢花捐生扣钟劳惫緑鬟貌色密告末员齧龁泥沟蟠攫咆号嚬蹙破冰船迫逐钎子契交青髩倾衿曲巧肉头厚乳领三罗守边刷放説堂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体仁挽士享帚自珍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