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量人情。《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 郑玄 注:“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
犹称心。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常傲然以称情。”《南史·范泰传》:“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称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人情轻重进行斟酌、权衡。该释义源自《礼记·三年问》中关于丧礼制度的讨论:“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郑玄注解说这是“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清代李文炤在《俭训》中也有“称情以施焉”的用法,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行。
在文学作品中可表示符合心意或情感需求。例如:
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需注意语境区分其“权衡”与“称心”的不同含义。
《称情》是个动词词组,意指对某人或某物表达出深深的喜爱、关怀和体贴。它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亲友、伴侣、爱人或久别重逢的亲人之间的情感表达。
《称情》这个词可以从字的构成来分解,它由“禾”和“心”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体笔画为12画。
《称情》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论语·述而》中对于孔子言行的赞美。并且在古文中的写法多为“稱情”。它的繁体字形如下:「稱情」。
在古代,人们对《称情》的表达使用了不同的写法。比如在《释名》中,就将其写作「嘗愛」,这种写法更偏向于表达对他人的真切深爱和关怀。
1. 他对她一直都很称情。
2. 在生日当天,她收到了他一封称情的信件。
3. 这首歌里充满了对家人的称情之意。
1. 真情:真挚的情感。
2. 表情:面部肌肉的运动,用以表达情感。
3. 感情:人的内心世界中的情感体验。
1. 爱恋:深深地爱着某人。
2. 倾情:全身心地付出、投入。
3. 珍惜:对某人或某物极为珍重、重视。
冷漠:对某人或某事缺乏感情、冷淡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