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正的意思、匡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正的解釋

(1) [correct;rectify]∶糾正;改正

匡正綱紀。——《後漢書·何敞傳》

(2) [assist]∶扶正;輔佐

匡正王室。——《左傳·哀公十六年》

詳細解釋

扶正;糾正。《左傳·哀公十六年》:“王孫若安靖 楚國 ,匡正王室,而後庇焉, 啟 之願也,敢不聽從?”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求谏》:“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文正》:“時撫軍為 黃檢 文襄公 之孫也,少年紈袴,貪黷驕奢,公時匡正之。” 祖慰 節流 《線》:“人民的政法人員不是文過飾非的政客,他們心地光明,在匡正糾誤時喟然歎曰:‘這是曆史的嘲弄,今天看來法官坐錯了位置,應該和 李鄭生 同志調換一下才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正”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糾正錯誤、扶正偏差的行為或過程。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該詞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 詞源與基本義

    “匡”本義為盛放物品的方形竹器(《說文解字》),引申為修正、輔助。“正”指不偏斜的準則狀态。二字組合後,《漢語大詞典》定義其為“糾正,改正”,特指對偏離正道的事物進行幹預。

  2. 使用場景與對象

    常用于正式語境,指向社會規範或道德層面的糾正,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例舉“匡正時弊”“匡正綱紀”,強調對集體性、系統性偏差的修正,具有權威性和引導性特征。

  3. 語義強度辨析

    與“糾正”“改正”相比,該詞隱含更高程度的責任意識。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虛詞詞典》指出,其多用于書面語體,且實施主體通常具備指導地位,如師長對晚輩、政府對社會風氣的匡正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匡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糾正錯誤
    指對偏差、錯誤進行改正,使其回歸正确方向。例如:“匡正時弊”指糾正社會不良風氣。該義項常見于書面語,強調對重大問題的修正,如《後漢書·何敞傳》中“匡正綱紀”即指整頓國家法紀。

  2. 扶正輔佐
    指輔助、支持某人或某事,使其保持正确方向或穩定狀态。例如《左傳·哀公十六年》中“匡正王室”,意為輔佐王室回歸正道。


二、延伸解析


三、應用示例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怆白背把捉被命便會編民辯女并覆不休慘急朝野上下車蕃春卷戳腿凋弊彫蟲跌跌沖沖抵官底末鬥份子剟削旛麾諷習浮槎輔殷谷馬砺兵國門漢之季黃龍宗講誨堅韌潔羞計窮力诎九絕獸勌遊駿骥舉一反三路鞉内金陪口切當竊名勤廉擒縱機構觩角诎抑汝南諾贍富審悉石碓釋老絲蘿鐵釺屠保頹挫尪疢瓦缾霧縷香蕈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