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波臣的意思、波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波臣的解释

指水族。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后亦称被水淹死者为“波臣”。《庄子·外物》:“ 周 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周 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 东海 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宁皇御舟》:“御鷁至沉於波臣。”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蜃气人人知是幻,独言身世为真,不知也似蜃乾坤:终朝营海市,一旦付波臣。” 清 汪中 《哀盐船文》:“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 欧阳山 《苦斗》八十:“你掉到那大河里面,亏得人家救了你,才不致与波臣为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波臣”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该词最早出自《庄子·外物》,记载车辙中的鲋鱼自称“东海之波臣”,原指水域中被统治的水族臣民(如鱼虾等)。古人认为水域中存在类似人类社会的君臣体系,故称臣属为“波臣”。

二、引申含义 随着语义演变,该词衍生出两层含义:

  1. 被水淹死者:如宋代叶绍翁记载御舟沉没事件时,用“沉于波臣”代指溺亡者;
  2. 落难漂泊者:唐代骆宾王诗句“憔悴切波臣”中,以“波臣”隐喻自身漂泊困顿的境遇。

三、用法特点 • 属文学性表达,多出现于诗词、历史文献中,如清代李渔作品中的使用; • 现代语境较少使用,但在解读古籍或文史研究时仍具价值。

注:部分网页提到的“形容举止高雅”之说(如),与其他权威来源存在矛盾,可能是特定语境下的误用或引申,建议以《庄子》原始出处及主流释义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波臣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波臣(bō ché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波”和“臣”两个部分组成。

波的部首和笔画

“波”字的部首是“氵”,共有8画。

臣的部首和笔画

“臣”字的部首是“臣”,共有7画。

波臣的来源

波臣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意为波涛汹涌的样子,形容天地间的巨浪汹涌澎湃之势。

波臣的繁体

《波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仍然是“波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波臣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

波臣的例句

1. 海上的风暴使船只显得像是被波臣所吞噬。

2. 雷声炸裂,大地仿佛受到波臣的摧残。

波臣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波纹、波浪、臣服。

近义词:波涛、波澜、波动。

反义词:平静、安宁、和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