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肯可的意思、肯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肯可的解釋

贊成;同意。 宋 歐陽修 《司封員外郎許公行狀》:“是時 趙普 為相,四方奏疏不可意者,悉投二甕中,甕滿輒出而焚之,未嘗有所肯可,獨稱君為能。”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 孝宗 念公族家故人子,贍智蚤立,異顧待。屢奏事殿上,漏常下數刻,所論意合,無不肯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孫必振》:“ 孫 尚無言,衆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肯可"是漢語中由"肯"與"可"兩個單字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對事物或主張的同意與認可。《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贊成;同意",常出現在古代文獻及現代書面語中。該詞的語義演進可追溯至《說文解字》對單字的訓釋:"肯,骨間肉也",原指附着于骨的筋肉,後經詞義引申獲得"許可"義;"可,肎也",本即表應允之意。

在古代漢語虛詞體系中,"肯可"多用作動詞,《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例舉《莊子·寓言》"惟蟲能蟲,惟蟲能天,全人惡天?惡人之天,而況吾天乎人乎!一雀適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裡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介者拸畫,外非譽也;胥靡登高而不懼,遺死生也。夫複謵不饋而忘人,忘人,因以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出怒不怒,則怒出于不怒矣;出為無為,則為出于無為矣。欲靜則平氣,欲神則順心。有為也欲當,則緣于不得已。不得已之類,聖人之道。"中的"肯可"即表應允之義。現代漢語中雖使用頻率降低,但在公文、學術著作等正式語境仍可見其蹤迹,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列為書面語詞彙。

從構詞法分析,《漢字源流字典》指出"肯可"屬同義複合結構,通過"肯"(應允)與"可"(許可)的語義疊加強化肯定意味。這種構詞方式常見于古漢語雙音化進程,如"知曉""道路"等均屬此類構詞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肯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贊成、同意,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肯可”由“肯”與“可”二字組合而成,兩字均有“同意、認可”之意,疊加後強調對某事的明确贊同。例如:


二、字義分解

  1. 肯(kěn)
    • 本義為“附着在骨頭上的肉”,引申為“認可、樂意接受”。如:“首肯”“肯虛心接受意見”。
  2. 可(kě)
    • 表示允許、值得或能夠,如“許可”“可歌可泣”。與“肯”結合後,進一步強化贊同的語義。

三、文獻與用法


四、相關拓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牒大腸杆菌道旁苦李點竄燔骨飛梯墳場負能高碧割肉飼虎好手何但溷浸家丑不可外談僭慢兼權熟計結實急幹京哈鐵路謹識疾人芵明課椅刻字酪奴懔厲漏箭亂放履武麥黃水蠻彊梅風末見目宿佞巧朋徒噴灑剽拟品而第之破殺殺栖踞勤德秋音人傑睿姿弱民桑弧事效是以事因松閑通訊社緯書吳偉業下馬碑獻詞相等吸呼信潮新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