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公的意思、筆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公的解釋

北魏 古弼 的綽號。《魏書·古弼傳》:“ 弼 頭尖, 世祖 常名之曰‘筆頭’,是以時人呼為‘筆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筆公”是北魏時期官員古弼的綽號,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詞義來源
    “筆公”源于古弼的頭部形狀特征。據《魏書·古弼傳》記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世祖)因古弼“頭尖”,戲稱他為“筆頭”,民間遂以“筆公”代稱。這一綽號既帶有外貌特點的調侃,也隱含了古弼性格剛直如筆的贊譽。

  2. 人物背景
    古弼是北魏重臣,以直言敢谏著稱。他多次因勸谏皇帝而獲罪,但仍堅持秉公辦事,被後世視為忠臣典範。“筆公”的稱呼不僅指其頭型,也暗喻其行事如筆般剛正不阿。

  3. 曆史記載
    《魏書》明确記載了這一綽號的由來:“弼頭尖,世祖常名之曰‘筆頭’,是以時人呼為‘筆公’。”。宋代文獻如楊伯嵒《臆乘》也提到“筆頭公”的别稱,進一步佐證了其流傳。

擴展說明:
“筆公”一詞在古代文獻中主要用于指代古弼本人,并未衍生出其他通用含義。現代研究中,該詞常被用作探讨北魏政治文化或曆史人物轶事的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公

筆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筆的公章、簽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筆公的部首是⺆(寫字橫)和⺍(寫字豎),共有7個筆畫。

來源

筆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方文書和公文中的籤字處,用來表示作者或籤字者的公章或簽名。

繁體

在繁體漢字中,筆公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筆公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他親自在文件上加蓋了他的筆公,表示這是他的簽名。

組詞

筆公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各種詞語,如筆畫、筆下、公章等。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有簽名、公章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匿名、無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