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邮之戮的意思、杜邮之戮的详细解释
杜邮之戮的解释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 秦 名将 白起 埋怨 秦王 不听他的话而遭 楚 魏 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 秦王 免 白起 为士伍,遣之出 咸阳 。至 杜邮 , 复 使使者赐之剑,使自裁。 白起 死非其罪, 秦 人怜之,乡邑皆为设祀。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后汉书·傅燮传》:“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復有 杜邮 之戮。”
词语分解
- 杜邮的解释 见“ 杜邮亭 ”。
- 戮的解释 戮 ù 杀:戮尸。杀戮。 〔戮力〕合力,并力,如“戮戮同心”。 羞辱,侮辱:戮人(罪人)。戮民(受刑罚的人)。戮辱。戮笑(耻笑)。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杜邮之戮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的悲剧结局。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词源与字面意思
- 杜邮:古地名,位于秦国都城咸阳西郊(今陕西省咸阳市东),是具体的事件发生地。
- 戮:此处指“杀戮”,特指“处死”,尤其指臣子被君主处死。
- 字面组合:指发生在杜邮这个地方的杀戮(处死)事件。
二、历史典故(核心含义)
该成语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 背景: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将白起因在长平之战后反对继续攻赵,称病拒绝出任主帅。秦军在其他将领指挥下战事不利,秦王多次强令白起出征未果。
- 事件:秦王大怒,将白起贬为士卒,流放出咸阳。行至杜邮时,秦王与相国范雎商议,认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恐其生变或为他国所用,遂派使者追至杜邮,赐剑命其自尽。
- 结果:白起在杜邮引剑自刎。
三、成语释义与引申义
- 本义:特指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在杜邮被秦王赐死的史实。
- 引申义/比喻义:
- 功臣遭忌被害:指立下大功的臣子因功高震主或遭谗言,最终被君主猜忌、逼迫而惨遭杀害。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形容君主在事业成功后,抛弃或杀害曾经的有功之臣。
- 君主专制下忠臣的悲剧结局:反映了封建时代帝王权术的残酷和忠臣良将难以善终的普遍现象。
四、用法与示例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常用来感叹功臣的悲惨结局或批判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 示例:
- “岳武穆精忠报国,终遭风波亭之祸;白将军战功赫赫,难逃杜邮之戮。” (将白起与岳飞类比,突出功臣被害的主题)
- “历代开国勋旧,能免于杜邮之戮者,几人欤?” (感叹开国功臣常难善终)
五、权威性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杜邮之戮”有明确词条收录,释义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将白起埋怨秦王不听其言致秦军败于邯郸,秦王怒而使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于杜邮。后因以‘杜邮之戮’谓忠臣无辜被杀”。这是汉语词典学领域的权威工具书。
- 《史记》(司马迁著):作为原始史料来源,《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详细记载了白起被贬及在杜邮自刎的全过程,是成语典故最根本、最权威的出处。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该词典亦收录此词条,释义简洁准确,强调其指“功臣遭忌被害”。商务印书馆的辞书系列具有很高的学术公信力。
-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作为专门收录成语的工具书,该书对“杜邮之戮”的典故来源、本义及引申义有详细阐释,是理解该成语的重要参考。
杜邮之戮是以地名和事件结合而成的成语,核心指代秦将白起在杜邮被秦王赐死这一具体史实,并由此引申为功臣因功高震主或遭谗言而被君主杀害的普遍悲剧,是反映古代政治残酷性的典型词汇。其权威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及《史记》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杜邮之戮”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被冤杀的事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忠臣因君主猜忌或奸臣构陷而无辜被杀,比喻功臣蒙冤被害。其核心含义是“功高震主,无辜受戮”。
2.出处与典故
- 历史背景: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因长平之战大胜赵国而威震天下。后因与秦昭襄王、宰相范雎政见不合,拒绝领兵攻打赵国,被贬为士卒并逐出咸阳。行至咸阳西郊的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时,秦王派使者赐剑逼其自尽(《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后世引用:东汉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傅燮传》中以“杜邮之戮”警示统治者明辨忠奸,避免冤杀良臣。
3.结构与用法
- 语法:偏正式结构,多作宾语,属书面语。
- 示例:“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后汉书》)
4.文化寓意
- 警示意义:反映古代君臣关系的复杂性,强调功高震主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 历史评价:白起之死引发秦人同情,民间自发祭祀(《资治通鉴》);后世将类似冤案称为“杜邮之戮”,如岳飞被害也被视为同类悲剧。
5.相关延伸
- 同韵词:骋怀游目、发威动怒等(《搜狗百科》)。
- 近现代引用:多用于历史评论或文学创作,形容功臣被害的悲剧性结局。
此成语承载了历史教训,提醒后人警惕权力斗争中的不公与冤屈。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儒冠博罗猜忍差数车垫赤躶齿如含贝错认丹林大盐湖凋替敌楼丁艰动心忍性掇撷丐外刚柔相济弓壶刮膜蝗雨醮拔救生圈居官守法匼匝快健狂喊两粤料敌塔陵阻漫乱袤僻每饭不忘门节秘而不宣妞子判决槃盂僄悍劈空扳害批判现实主义铺舍千秋万岁起笔顷倒清野起生劝讲散行三一三十一善书烧焚社教丝缕嵩生岳降天日武库屋下盖屋弦外之意小交会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