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邮之戮的意思、杜邮之戮的详细解释
杜邮之戮的解释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 秦 名将 白起 埋怨 秦王 不听他的话而遭 楚 魏 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 秦王 免 白起 为士伍,遣之出 咸阳 。至 杜邮 , 复 使使者赐之剑,使自裁。 白起 死非其罪, 秦 人怜之,乡邑皆为设祀。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后汉书·傅燮传》:“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復有 杜邮 之戮。”
词语分解
- 杜邮的解释 见“ 杜邮亭 ”。
- 戮的解释 戮 ù 杀:戮尸。杀戮。 〔戮力〕合力,并力,如“戮戮同心”。 羞辱,侮辱:戮人(罪人)。戮民(受刑罚的人)。戮辱。戮笑(耻笑)。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杜邮之戮”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被冤杀的事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忠臣因君主猜忌或奸臣构陷而无辜被杀,比喻功臣蒙冤被害。其核心含义是“功高震主,无辜受戮”。
2.出处与典故
- 历史背景: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因长平之战大胜赵国而威震天下。后因与秦昭襄王、宰相范雎政见不合,拒绝领兵攻打赵国,被贬为士卒并逐出咸阳。行至咸阳西郊的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时,秦王派使者赐剑逼其自尽(《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后世引用:东汉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傅燮传》中以“杜邮之戮”警示统治者明辨忠奸,避免冤杀良臣。
3.结构与用法
- 语法:偏正式结构,多作宾语,属书面语。
- 示例:“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后汉书》)
4.文化寓意
- 警示意义:反映古代君臣关系的复杂性,强调功高震主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 历史评价:白起之死引发秦人同情,民间自发祭祀(《资治通鉴》);后世将类似冤案称为“杜邮之戮”,如岳飞被害也被视为同类悲剧。
5.相关延伸
- 同韵词:骋怀游目、发威动怒等(《搜狗百科》)。
- 近现代引用:多用于历史评论或文学创作,形容功臣被害的悲剧性结局。
此成语承载了历史教训,提醒后人警惕权力斗争中的不公与冤屈。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杜邮之戮的意思
杜邮之戮这个词是指对邮政工作进行限制或制裁,通常是因为违反邮政法规或存在行业不端行为。这个词语的使用比较罕见,主要出现在一些法律文件或邮政相关的报道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杜邮之戮这个词由三个部首组成:杜、邮和戮。其中,杜字的部首是木,邮字的部首是邮,戮字的部首是戈。
在笔画上,杜字共有五画,邮字为十五画,戮字为八画。
来源和繁体字
杜邮之戮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是很明确,但可以推测是由杜和邮两个字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对于杜邮之戮这个词而言,我们无法得知其具体的古代写法。因此,我们只能参考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
例句
1. 他因在邮政工作中触犯法规,最终被判处杜邮之戮。
2. *********对于违法邮寄行为实行严格的杜邮之戮。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无法确定杜邮之戮是否能够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汇。
近义词:限邮、邮政制裁、邮政罚款
反义词:邮政奖励、邮政鼓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