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骨骼的意思、骨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骨骼的解释

(1) [skeleton]

(2) 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架,泛指保护内部器官、支撑软组织的骨架或多少有些软骨性的架子

(3) 非脊椎动物体的类似骨骼的结构(如海绵针骨的网状组织、软体动物壳或节肢动物的几丁质或部分含钙的外壳)

详细解释

(1).支持人和动物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和作为肌肉运动杠杆作用的支架。位于体内的称“内骨骼”,如人和脊椎动物的骨骼。露于体表的称“外骨骼”,如虾、蟹、昆虫的体表的几丁质硬壳。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唐 杜甫 《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金 萧贡 《君马白》诗:“瘦马虽瘦骨骼奇。”

(2).比喻诗文的主体内容和基本结构。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 张十二 之文,波澜有餘,而出入整理,骨骼不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骨骼是脊椎动物体内由坚硬组织构成的支撑结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定义为“人和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作用”。其构成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一、解剖学结构 骨骼由206块骨(成人)通过关节连接而成,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骨组织包含有机质(胶原蛋白)和无机质(羟基磷灰石),比例约为3:7。这种特殊结构使其具备抗压强度(约170MPa)和抗拉强度(约120MPa)的力学特性。

二、生理功能体系

  1. 机械支撑:形成人体刚性支架,维持体形
  2. 运动杠杆:通过肌肉附着点产生关节运动
  3. 造血功能:红骨髓具有造血干细胞(成人约含2.6×10个)
  4. 矿质储存:储存体内99%的钙和85%的磷

三、医学临床意义 骨科医学研究显示,骨骼具有再生修复能力,骨折愈合过程涉及血肿机化(3-7天)、骨痂形成(4-8周)和改造塑形(数月)三个阶段。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T值≤-2.5 SD)。

四、文化隐喻延伸 在汉语语境中,"骨骼"常比喻文章或建筑的内在结构,《汉语大词典》收录"风骨"一词即源于此概念,如《文心雕龙》所述"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https://www.cp.com.cn/book/978-7-100-12450-5/ 人体解剖学(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理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Campbell骨科手术学. 第13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骨骼”是生物体内由骨组织构成的坚硬结构系统,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参与运动及代谢等重要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骨骼是由骨、软骨及关节组成的刚性框架,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形态。人类骨骼包含206块骨(成人),通过关节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二、结构分类

  1. 按部位划分

    •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26块椎骨)、胸骨和肋骨,保护脑、脊髓及胸腔器官。
    • 附肢骨:含上肢骨(64块)与下肢骨(62块),支撑运动功能。
  2. 按形态划分

    • 长骨(如股骨):起杠杆作用;
    • 短骨(如腕骨):分散压力;
    • 扁骨(如颅骨):保护内脏;
    • 不规则骨(如椎骨):适应特殊功能。

三、核心功能

  1. 机械功能

    • 支撑身体形态,维持姿势;
    • 与肌肉协同完成运动(杠杆原理);
    • 保护脆弱器官(如颅骨护脑、肋骨护心肺)。
  2. 生理功能

    • 造血:红骨髓生成红细胞、血小板;
    • 矿储:储存99%的钙、85%的磷,参与代谢调节;
    • 内分泌:分泌骨钙素等激素影响能量代谢。

四、相关延伸

五、文化象征

在文学中常比喻为“支撑体系”(如“经济骨骼”),或代表坚韧品格(如“铮铮铁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骨骼疾病防治或解剖细节,可咨询医学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脸百花龙锦抱瑟不吹竽倍道而行背文炳绚簸罗回弛夜翠毛大决打脸挂须倒海翻江蹈踵得胜回朝放排放鹢更仆数鬼串龟纹骇涩翰牍函数论后缘昏腾腾骄心褧衣疚恶寄养獧捷拘拦军伐磕叉诓设莲府梨干陋庸猫眼麽道猛虎添翼偶方彭越骿骭碁画清辞丽句寝苫枕干然除软心肠杀敛山炮少选烧研蛇委兽环踏蹬天政龆日通勤车驝駞问涂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