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句读。《晋书·乐志上》:“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傍,高谈 稷 契 ;读书未知句度,下视 服 郑 。”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有韵之文,或以数字成句度,不可增损。”参见“ 句读 ”。
“句度”是古代汉语中用于标记文章停顿的术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文章中语意完整或需停顿的节点。根据,古人将语意完整的停顿称为“句”,语意未完整但需稍停的称为“读(dòu)”,书面上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标记。例如唐代皇甫湜提到“读书未知句度”即强调把握文意停顿的重要性。
二、与“句读”的关系 该词常与“句读”互通,如引《晋书·乐志上》记载古辞因“句度”难懂而失传,章炳麟在《文学说例》中也用“句度”代指诗歌韵律的固定停顿格式。
三、应用场景
四、历史演变 早期主要用于韵文(如乐府),后扩展至散文。现代汉语已用标点符号系统取代传统句度标记法,但该概念仍用于古籍研究领域。
《句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将句子或词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加以度量或分析”的意思。
《句度》可以根据它的结构拆分成两个部首,左边的部首是“言”(yan),右边的部首是“居”(ju)。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这个字一共有9个笔画。
《句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语言和文化的探索。它是在古代的文化酝酿和学术研究中形成并被使用的一个术语。
《句度》这个词的繁体形式是「句度」。
在古时候,汉字有着不同的写法。《句度》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或变形。有关其古代写法的详细信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1. 语言学家对句子结构的研究主要从句度的角度进行。
2. 他通过分析句度,揭示了一篇古文中的隐含意义。
1. 句法学
2. 句子
3. 度量
1. 句法分析
2. 句法度量
3. 语法分析
1. 无句度
2. 未度量
3. 语法不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