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句度的意思、句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句度的解釋

猶句讀。《晉書·樂志上》:“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書》:“書字未識偏傍,高談 稷 契 ;讀書未知句度,下視 服 鄭 。” 章炳麟 《文學說例》:“有韻之文,或以數字成句度,不可增損。”參見“ 句讀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句度(jù dù)是漢語古語詞,現多稱“句讀”(jù dòu),指文辭休止和停頓之處,是理解古文語義和節奏的基礎單位。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語言停頓标記

    “句”指語意完整的終止處(大停頓),“度”(同“讀”)指語意未盡的短暫停頓(小停頓)。古人讀書時,通過标記“句”和“度”劃分文意層次,輔助誦讀理解。例如《宋史·何基傳》記載:“凡所讀,無不加标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

  2. 音樂與文辭的節律

    在韻文或骈文中,“句度”引申為音律節奏的劃分。如《文心雕龍·章句》強調:“裁文匠筆,篇有大小;離章合句,調有緩急。” 句度的合理運用直接影響文本的韻律美感。

二、字義溯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文心雕龍譯注》(中華書局)
  4.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句度”是古代漢語中用于标記文章停頓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文章中語意完整或需停頓的節點。根據,古人将語意完整的停頓稱為“句”,語意未完整但需稍停的稱為“讀(dòu)”,書面上用圈(句號)和點(逗號)标記。例如唐代皇甫湜提到“讀書未知句度”即強調把握文意停頓的重要性。

二、與“句讀”的關系 該詞常與“句讀”互通,如引《晉書·樂志上》記載古辭因“句度”難懂而失傳,章炳麟在《文學說例》中也用“句度”代指詩歌韻律的固定停頓格式。

三、應用場景

  1. 古文教學:唐代元稹在《樂府古題序》中強調“句度短長之數”是詩歌聲韻的基礎規則。
  2. 文獻考據:提到古代樂府因年代久遠,時人已無法理解其原始句度劃分。

四、曆史演變 早期主要用于韻文(如樂府),後擴展至散文。現代漢語已用标點符號系統取代傳統句度标記法,但該概念仍用于古籍研究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哀迫白幍頒白敝壞不諱之門財政危機常斷朝寒稱悲點草架富态斧藻該悉竿頭一步更仆難盡共存狗苟乖亡歸終橫集合群胡柴灰失失灰塌塌火綿疆冶交響曲金錢草捐失開車苛政猛于虎酷殺朗潔罍尊龍廏沒祥内署牛錄額真丕誕钤匮千慮一得齊天卻回睿蕃三儀商餘私望松槚速度索句速藻聽習痛定思王凫王鐵鎗婉娩痚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