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卫兵。《左传·昭公元年》:“三月甲辰,盟。 楚 公子围 设服离卫。” 杜预 注:“设君服,二人执戈陈於前以自卫。离,陈也。”一说一对卫兵。 杨伯峻 注:“离卫,卫即今之卫兵,卫兵成双对立者,谓之儷卫,亦作离卫。”《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设服离卫。”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离卫者,二人执戈在前也。”一说列队而行。 清 桂馥 《札朴·离卫》:“ 馥 谓此因二人执戈,遂为臆説也。是年《传》又云: 魏舒 ‘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五於后……’岂五陈亦两人一左一右相离而行耶?离即鱼丽之丽,丽,旅行也。”
“离卫”是古代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出现在《左传》《汉书》等文献中,其含义存在多种解释,具体如下:
“离卫”指设置卫兵或护卫,用于重要场合的仪仗或防卫。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中楚公子围在盟会时的记载:“设服离卫”, 指其陈列仪仗、布置卫兵的行为。
成双卫兵说
杨伯峻、颜师古等学者认为,“离”通“儷”(成对),指卫兵成双排列。例如《汉书》注引张晏观点:“离卫者,二人执戈在前也”, 强调卫兵对列而立,形成仪仗。
陈列卫兵说
杜预在《左传》注中提出“离,陈也”,即卫兵列队陈列以彰显威仪, 侧重卫兵的排布形式。
列队行进说
清代学者桂馥结合“鱼丽之阵”的军事术语,认为“离”同“丽”,指卫兵按特定队形行进, 但此说接受度较低。
“离卫”的核心含义与古代仪卫制度相关,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现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若需更深入考据,可参考《左传》杜预注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离卫,是一个汉字词组,意为离开保护卫护。涵义比较广泛,可以指身体的离开保护或者引申为离开某种环境或状态。
离卫的部首是禾(he),总笔画数为6。
离卫源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需要卫护农田免受外来动物或者其他人类侵害。离卫即指离开田地的保护,有时也泛指离开安全区域。
在繁体字中,离卫的写法与简体字一致,没有变化。
在古代,离卫的写法略有不同。离字的古代写法为禸,表示走路时斜着走。卫字的古代写法是衛,由身、外两个部分组成。它原指保护和防卫。
1. 他感觉不安全,离开了这个危险的地方,离卫寻找安全的地方。
2. 这个青年离卫了家乡,去了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
离心、远离、离开、保卫、卫生、卫兵
离去、脱离、分离、背离
保留、维持、保持、坚守
【别人正在浏览】